進入冬季過後,新能源車型的續航衰減問題再次引發熱度,不少汽車平台都開始推出各種款型的實際測試,不過局限性僅對純電款式影響稍大,擁有溫度管理系統把持,冬季寒冷也可升溫保持電池的正常工作,而增程、插混車型受到的干擾還是比較有限的。方程豹豹5系列也在這一行列中,B級SUV設計,使用插混能源打造,還有越野屬性支持,CLTC純電續航125km,長途遠行更多還是依賴引擎供電,綜合續航可達1200km。豹5的官方指導價為23.98萬-30.28萬元,有著怎樣的產品表現呢?下面就以入門款車型豹5 2023款 探索版為素材講解。
入門款型也已經進入20萬級層次,所以在車輛的檔次感方面也開始重視起來,方向盤使用真皮材料包裹,形象與普通皮質設計可能相差不大,但駕控觸感存有明顯不同,還有加熱標配應用的提升,對於寒冷的冬季來說更為合適。12.3英寸儀錶鑲嵌於前方,屏體尺寸較大,方向盤難以遮擋,15.6英寸中控屏提升更多,還有2.5K解析度的支持,信息顯示更加清晰,功能觸控使用時的手感也有更好的表現。
當然,豹5提升加強的不只有組件的賣相,實際輔助應用也是足夠豐富的,前後雷達、透明影像、全速自適應巡航均為標配,達到L2級輔助駕駛更為輕鬆,另有自動變道、自動泊車標配設計加強對市區環境的適應能力。這還只是針對日常出行使用的設計提升,核心越野強化設計多在硬體方面體現,豹5擁有後橋差速鎖限滑加持,另有低速四驅、坦克掉頭應用輔助,這些功能設計均為標配,即便是基礎款型入手就有不錯的使用效果。
豹5的實力展示其實在外觀上就有體現,採用非承載式特殊外觀設計,車頭的寬厚感更為清晰,上下結構分層打造,頂層佔比削弱,前端進氣格柵尺寸較為有限,就連中層緩和過渡區間也被用來填充鏤空面積。底部加裝銀灰色外保險杠,色彩、結構均有突出效果,以突出越野款型的身份特殊性。細節刻畫還有底層的雙側小尺寸內置燈珠,功能延伸標配前霧燈,便於提升在惡劣環境中的照明能力。
大氣感的體現不僅在車頭有所顯示,側面感受其實更加直觀。豹5的軸距為2800mm,還有著4890x1970x1920mm的長寬高,寬大尺寸還有頂部的平直延伸,均超出普通SUV數籌,寬厚體型也讓人直觀感受到了它的厚重,單就整備質量就達到了2890kg,滿載質量更是提升到了3265kg。
負載壓力的提升對輪胎的要求更高,豹5採用18英寸設計,265mm寬,還需要65%扁平比厚化胎壁,不過這樣的賣相也確實能給人帶來更足的安全感。車尾部分還有背負式備胎箱,內部隱藏著全尺寸備胎,箱體的體積明顯更大,也彰顯出自身的越野身份。
車身的高負載壓力對於動力自然也有了更高要求,豹5的主要動力供應有雙電機提供,660Ps總馬力,前後分置的布局形式,同時實現了拖拽、推動動力輸出,可輕鬆對抗車身的大重量,並且還有充分餘力展示,官方百公里加速時間只要4.8秒。而1.5T四缸194Ps馬力引擎的搭載顯然不具備太強的動力輸出效果,多為電驅動力系統補能使用,從配置表中的NEDC綜合續航1200km數據上就能看出端倪,加92號汽油,NEDC最低荷電狀態燃料消耗量7.8L/100km。
豹5的動力布局主要使用前置四驅形式,前置單電機與引擎共處於前置機艙之中,本身車頭結構設計寬大,頂蓋又是平直延伸設計,保留容納空間足夠充裕,再加上電機的結構簡化支持,同時容納兩套設備也沒有什麼問題。傳統動力結構融入電驅設計後,整體布局非但沒有複雜化,反而出現了簡化特徵,在E-CVT無級變速器的設計改動上就能得到明確的答案,核心部件採用AT變速器管用的行星齒輪,但整體結構相比燃油變速器更加簡單,還藉此獲得了動能損耗降低的屬性支持。
豹5的設計提升更加全面,對艙內的乘用舒適性自然也不會放過。採用2+3常規五座布局設計,主要依賴大空間的伸展支持,前排兩座還有電控調節的標配供應,在無級調節效果的輔助下,對細節的把控更加到位,而後排乘員也可憑藉良好的伸展效果享受大空間帶來的增益。
關於實際的空間體驗方面,小編身高175cm入車實測空間,按照平時的駕駛習慣調整好座椅之後,頭部空間達到了1拳3指,來到後排體驗,頭部變化並不明顯,但腿部還有2拳加餘量,再結合橫向的寬度延伸,即便車內坐滿大個子乘員也有餘力。
總結:
方程豹豹5的款式定位較為特殊,可油可電,可城可野,適用於多場景,並且通過電驅化與智能性的提升增益,整體適用範圍有了更多擴張,而且車用成本下降更多,對於喜歡越野款型的朋友來說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