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評論員 曾令統
據媒體報道,近日,全國多地有消費者稱遭遇了寶馬的霸王條款,之前定的寶馬汽車被4S店拒絕交付,銷售臨時要求加價才能提車。
寶馬公司工作人員稱,門店因所售車輛停產或者產量減少,因此無法為消費者提車。
而消費者卻認為,寶馬公司拒不交付是因為車子漲價了,4S店不願再按照定車時的低價銷售,故臨時加價。
寶馬拒絕為已經簽訂的合同「買單」究竟是「產量跟不上」還是另有原因,準確結論需相應職能部門調查了解後才能得出。
其實,關於「寶馬將要漲價的傳聞」在坊間其實早有傳出。
7月12日,寶馬中國方面表示,下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紮穩打。
隨後,包括賓士、奧迪等多品牌車企宣布退出價格戰。
7月20日,華晨寶馬CEO戴鶴軒表示:「價格是由經銷商作為獨立的經營主體去確定的,寶馬會與上下游的夥伴都保持密集的討論,看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應該如何進行,以確保各方合作夥伴都能賺到足夠的錢,能夠活到未來。」
頂端新聞評論員認為,寶馬方面確實若為「經營商及一眾合作夥伴」考慮,那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該由誰守護?
「寶馬」之所以為寶馬,更多源於萬千消費者對其公司產品及服務的認同。公司戰略調整本無可厚非,然而公然違反合約,不僅缺乏契約精神,更涉嫌潛在欺詐等違法行為。「臨時加價與拒絕交付」的行為,不免讓人懷疑寶馬集團與其經銷商之間是否存在相應管理問題。
老馬識途常指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因經驗可以避免出錯。古人常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也許寶馬集團這匹久經商場的「老馬」也該停下腳步,回頭看看自己來時走過的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