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官宣新一代CX-57月10日全球首發 混動系統+自研引擎成技術亮點

2025年07月02日16:22:07 汽車 1774

馬自達官宣新一代CX-57月10日全球首發 混動系統+自研引擎成技術亮點 - 天天要聞

當馬自達數年前推出CX-50時,業界曾質疑CX-5是否將退出歷史舞台。如今隨著新一代CX-5官宣亮相日期,這個疑問終於塵埃落定——馬自達用行動證明:產品線里的SUV永遠不會嫌多。現款CX-5歷經九年市場洗禮,雖經多次小改款仍難掩老態,而它的繼任者即將在7月10日揭開面紗。

馬自達官宣新一代CX-57月10日全球首發 混動系統+自研引擎成技術亮點 - 天天要聞

首波預告圖雖未完全展露真容,但官方承諾新車將呈現"更具魄力的設計"。從暗影輪廓判斷,其造型或在現款基礎上進行精鍊進化。這對消費者而言未嘗不是好事,畢竟現款車型的設計至今仍屬耐看。不過在馬自達日益龐大的SUV家族中,增加些差異化元素或許更有助益。

官方新聞稿中"簡約座艙"的表述引發遐想。雖無內飾圖像佐證,但業界推測這可能意味著物理按鍵將進一步精簡,更多功能將被整合進觸控屏。若馬自達效仿中國特供車型EZ-6轎跑和EZ-60跨界車的設計思路,甚至取消寶馬iDrive風格的中央旋鈕,也不足為奇。

馬自達官宣新一代CX-57月10日全球首發 混動系統+自研引擎成技術亮點 - 天天要聞

自研混動系統亮劍
在電動化布局方面,馬自達已確認將推出混動版CX-5,但純電版本暫未列入計劃。值得關注的是,2027年問世的新車將搭載革命性的Skyactiv-Z發動機——這款2.5升直列四缸汽油機作為混動系統的核心,官方宣稱其熱效率與工作區間將"全面超越現款Skyactiv-G/X引擎"。

為實現技術突破,馬自達為Skyactiv-Z配備了新型隔熱技術,旨在達成λ=1.0的"終極燃燒臨界點"。當空氣燃料當量比λ達到1時,意味著混合氣達到理論完美配比,可實現完全燃燒並顯著提升能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採用豐田混動技術的CX-50,新一代CX-5將搭載馬自達自主研發的混動系統。

駕控基因延續
儘管技術全面革新,馬自達仍強調新車將延續"人馬一體"的駕駛哲學,承諾帶來"更富樂趣的直覺駕控體驗,配合精鍊的操控質感與平順動態響應"。在日益同質化的SUV市場,這份對駕駛純粹性的堅持顯得尤為珍貴。

這款備受期待的全新SUV將於7月10日全球首發,北美市場將率先引進2026年款車型。隨著發布日臨近,更多技術細節將逐步揭曉。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從「500萬內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寵了? - 天天要聞

從「500萬內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寵了?

當第二季度實際交付量比預期下限還少1.5萬輛,所謂「訂單持續湧入」的場面話,在資本市場眼裡已淪為皇帝的新衣。理想汽車近日公布的交付數據,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汽車行業激起層層漣漪。2025 年 6 月,理想交付新車 36279 輛,
補貼後 8.98 萬!奇駿·榮譽上市!換新logo+懸浮大屏,搭2.0L四缸 - 天天要聞

補貼後 8.98 萬!奇駿·榮譽上市!換新logo+懸浮大屏,搭2.0L四缸

新款奇駿·榮譽版上市,共推2款車型,官方指導價11.98 萬起!國補好價 8.98 萬起!這價格實在很有殺傷力!同步還推出限時 8 打購車權益,買得起用得起!今年上半年,東風日產奇駿車繫纍計銷量1.9萬輛,為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2025款奇駿·榮譽來了,新車主要針對造型細節進行調整,內飾換裝12.3英寸懸浮式中控屏+最新車機系...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 天天要聞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交付約 38.4122 萬輛汽車,同比下降 14%,為連續第二個季度同比下滑。由於這一數據好於一些分析師的預期,其股價上漲近 5%。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去年同期交付 44.3956 萬輛,生產 41.0831 萬輛。關鍵數據如下:2025 年第二季度總交付量:384,122 輛;2025 年第二季度總產量:410,244 輛。根據 FactS
想買車別錯過長安啟源A07,空間、配置、動力均表現出色 - 天天要聞

想買車別錯過長安啟源A07,空間、配置、動力均表現出色

過去國產車一直給人以技術不行只會純堆配置的印象,在一代代中國汽車工匠的努力下,不但在質量、性價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長安啟源A07 ( 參數 | 詢價 | 圖片 ) 的後期用車成本是它的潛在消費者比較關注的點。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現在的汽車市場,變化越來越快了。一方面,新技術、新平台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也早就不再只是「能跑、能裝」那麼簡單…但問題是——很多人買車時,思路還停留在五年前:覺得這個品牌靠譜、那款車口碑不錯,那再買一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