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李。小時候買了一輛自行車就一直騎,直到修不了才捨得賣給收廢品的。後來長大了些買了小電驢也是要開到破破爛爛才捨得換,如今買了汽車也想著好好愛護,一直開到報廢為止。大家是不是一開始也有這種想法呢,可是直到我換了一輛又一輛車,換了3輛車以後才知道,咱們大部分人買車回來根本不會開到車子報廢就找各種借口換車了,如果你還想著買個車回來一直開到報廢,那你一定要看完我下面要說的話,全都是我的心裡話。
- 報廢年限太長
很多人只是主觀的覺得自己的車被自己開到報廢了,但實際上它還能再用很多年。大家會認為我把車處理掉了,就算是報廢了(我自己以前也這麼認為),但實際上只要這個車你沒有直接拉去報廢場拆解,那都不算是報廢。你拿去賣給二手車老闆還能賣個一兩萬,而別人買這個車回去還能開很久很久。因為現在的私家車都沒有使用年限的限制了,只要你還能過年檢就不會被拉去報廢。如果按照一輛家用車行駛里程60萬公里來算的話,咱們一年開不到一萬公里,這車怕是得60年才報廢。那到時候這車不說傳三代了,這傳兩代那是綽綽有餘了。
2023年汽車消費報告:疫情後車主行駛里程回歸一萬公里以上。平均行駛里程預計將達到10223公里。這也證明了我們想要正常的開報廢一輛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很多車你隨便開二三十萬公里發動機都不需要大修,所以我們再怎麼努力也很難開到它報廢。最多就是這個車從你手裡出去進入了二手車市場繼續流通。2023年1-12月,二手車累計交易量1841.33萬輛,同比增長14.88%,與同期相比增加了238.5萬輛。這更加說明了二手車交易的頻繁,也說明大部分人的舊車都是流入了二手車市場繼續流通,遠遠沒有達到報廢的程度。
- 喜新厭舊導致換車周期縮短
就像一台手機,剛發布不久就買回來,那時候可稀罕可寶貝了,貼膜加保護殼一應俱全,用個一年半載之後開始嫌棄拍照不好啊,某些功能又沒有啊,再過了一年就覺得卡的要死,系統不流暢了,自然就萌發了換一部手機的念頭。
而汽車也是一樣的,一輛車開了七八年以後早就沒有新鮮感了,看到每年更新的新款車型都會流口水,自己也想換個新款開開,既拉風又有面子。加上我們大家對用車的成本更精打細算一些(就是用車過程中會考慮繼續用下去還劃不划算)。一輛十萬左右的車開了八九年之後就到了保值率的門檻了,再開下去一點問題也沒有,就是會變得不值錢了,所以很多人都是會趁車子還還值點錢的時候就賣掉了。
而且開了10年以上的車子小毛病也會變多,不賣的話出點問題修一下都得上千,還不如賣了換輛新的。對於那些二十萬以上的車主來說更開不到八年,因為對他們來說買車更看重的是面子,新款車才緊隨潮流顯得更有面子。一輛車開個七八年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事,這豈不是說他們沒實力嘛。
- 買車還是要看看保值率
我以前也覺得買車不應該太注重保值率,保值率高的車沒啥性價比,因為雖然賣車的時候能多賣點錢,但新車價格也要更貴,一來二去的實際上根本不划算。但是我現在感覺到被打臉了,保值率高的車並不是多賣點錢這麼簡單,保值率和質量有一定的掛鉤的,保值率高的車往往質量都不會太差,後期用車過程中沒那麼多煩惱。而且保值率高的車後期賣車時更容易出手,保值率低的車有時候你去車行人家車販子還會嫌棄不一定收你的車,這個問題我遇到過的,被人家嫌棄的感覺真的不好受,人家根本就是愛要不要的狀態,像你求著人家收你的車一樣。
就像蘋果和華為手機,它們用了幾年之後還能換幾百塊,而普通的安卓機怕是只能換兩個不鏽鋼盆。我一開始買車的時候根本不懂什麼汽車保值率,就光看外形,覺得好看而且價格合適就買了,我的第一輛車就是這麼誕生的。後來覺得車子小毛病有點多,而且油耗超出了我的承受範圍,就果斷把它賣了,那個車我跑了幾個二手車行都被嫌棄,後來直接拿去4S店置換新車才處理掉它。也正是這個經歷讓我懂得保值率的重要性,我的第二輛車就選擇了保值率較高的日系車。像日系的卡羅拉、凱美瑞、亞洲龍、思域、飛度、雅閣。德系的朗逸、桑塔納、寶來等等這些的保值率就很高,當你想換車的時候還能有個好價錢。所以我們買車的時候也可以去逛下二手車市場,看哪款二手車的價格比較堅挺,我們也可以買它的新款車型。
- 說在最後
雖然大家買車的理由不盡相同,但賣車的原因都是一致的:這車已經滿足不了我現在的需求了,要更換一輛符合自己需求的。如今這車的配置越來越多也越來智能化了,它的更新換代也變得越來越快。已經從過去的代步工具轉換成享受出行的豪華玩具了。車就像手機一樣不可能讓你用的太久,所以我們一輛車想開到報廢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