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寺藝僧冰水「修行」 傾注一生只為「花開」佛前

中新社青海湟中2月25日電 題:塔爾寺藝僧冰水「修行」 傾注一生只為「花開」佛前

作者 李雋

2月24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青海塔爾寺,迎來了一年當中最為殊勝的正月祈願大法會「朝佛季」。代表中國酥油花製作最高技藝水準的塔爾寺酥油花,當晚佛前「綻放」。

圖為2月23日拍攝的塔爾寺酥油花局部。 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酥油花以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第二佛陀」宗喀巴的夢境——「佛前供養花卉飾品、重現神聖莊嚴場景」演化至今。塔爾寺酥油花被譽為「藏藝三絕之冠」,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

「今年是我第14年製作酥油花,要一直做到『退休』。雖然很苦,但也是歷練和修行。」32歲的丹尼是酥油花製作藝僧口中的「大學生」,今年他主要參與最為殊勝精細的佛像製作。「傳承手藝就得有付出,辛苦製作出來的酥油花讓很多人看,這也是我們的一種供養。」

今年農曆正月十四,中新社記者探訪塔爾寺酥油花製作的「傑尊增扎」(上花院)和「果芒增扎」(下花院)。

資料圖為2023年藝僧羅智正在製作酥油花。 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48歲的藝僧羅智是上花院的負責人,他查看著已經製作好的亭台樓閣、飛鳥走獸,不時推門進入隔間指導年輕藝僧做最後收尾。

隔間內五六位小師傅正在水盆邊上製作酥油花,他們各個雙手通紅,指尖在水中揉捏、板上製作。

據介紹,酥油花製作分為圓板畫、打版設計、人物山水、大佛像。藝僧需從圓板畫開始,年年曆練,視技藝長進不斷「進階」,直到修為深厚、手藝精湛才可參與制作主尊佛像。

資料圖為2023年藝僧手蘸冰水製作酥油花。 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製作最艱苦的就是在低溫環境蘸冰水,給手指降溫,要不人物的眉毛、髮絲等細微處就會融化。」羅智說,花院每年都會從十餘位僧人中挑選一兩位心靈手巧、學習認真的年輕僧人來參與制作酥油花。「被選上了,就是一輩子。」

今年是羅智「掌管」上花院的第三年,也是最後一年。從藝近30年,羅智跟很多年長藝僧一樣,手指變形。馬上退居「二線」的他說,明年雖不用操持各種事項,但他還需參與制作,要把手藝好好教給年輕藝僧。

步入下花院,酥油味馥郁撲鼻,耗時兩個月,用酥油製作而成的亭台樓閣、飛禽走獸已經完工,一人多高的主佛面龐白皙、神態安詳。

14時,在九間殿院子外,僧人們已用圓木搭起兩座三四層樓高的巨型花架,靜待元宵「花開」佛前。

18時許,僧人分別從上、下花院肩扛手抬,喊著號子,將一塊塊酥油花「拼」出全貌。上花院《至尊宗喀巴大師偉績——八十偈讚頌》和下花院《十六尊者之一注荼半托迦尊者的故事》躍然花架之上。酥油花四周,中國「非遺」堆綉搭起的方形天棚豐富精美。

圖為元宵節傍晚,僧人合力將酥油花「拼」上花架。 中新社記者 李雋 攝

19時,僧眾們在酥油花前燃酥油燈、奉貢品,念誦經文,音樂隨之響起……

供展開啟,信眾快步走近匍匐叩拜。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的朝克斯日古楞一家盛裝觀賞:「『藏藝三絕』名不虛傳,開車三天專程來看真是值了,如此殊勝莊重的氛圍難得一見。我們祝願一切美好、家人平安。」

人群中法國遊客Jacob和同伴看得目不轉睛,不時感慨:「酥油花很漂亮,超級震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