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觀音像是從河裡撈來的嗎

沉香閣的沉香觀音像供奉在寺內觀音閣內,其像高約米許,雖呈坐姿,但屈一足,一手搭膝,一手撐座,頤首微側,似凝思,被稱為"如意輪觀音",其身由珍貴的沉香所雕。沉香木又稱異香仙木,被譽為植物中的鑽石,而且年代愈久,香氣愈烈。如果您在雨天拜訪沉香閣,便會嗅到其悠揚綿厚的馥郁清香。

如此奇妙的佛像,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據說它是明朝督漕潘允端從淮河裡撈上來的。清同治年間的《上海縣誌》有載:"明萬曆二十八年,有沉香觀音像浮至淮口,時潘允端督漕淮上,奉歸建閣。"這個"閣"便是如今的沉香閣了,不過當時卻屬潘允端的家庵。

但是這樣也沒說清佛像來歷啊,水裡怎麼會無緣無故漂來一尊這麼珍貴的佛像呢?

原來在《隋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說隋煬帝曾派大臣常駿出訪馬來諸國,並送去了很多中國工藝品,於是有一個名為赤土國的,便以一座沉香觀音像作為回贈。但是使者回國後,隋煬帝卻不在帝都,而去了揚州。於是常駿等又乘船前往揚州,哪料到行船到了淮河的時候遭遇大風,以致翻船,沉香觀音像也沉落河內。如此幾百年後,觀音像又浮了起來,更讓明代的潘允端意外發現,不僅將之奉回了上海,還建了這麼一座佛閣。可見歷史變數,我輩常人所無法捉摸。

不過如今寺內所供奉的佛像卻非當年那座,因為在"文革"時期,這座沉淮河千年而未壞的寶貝,卻一說"不見了",一說"已毀於造反派",總之是沒有了。如今寺內供奉的沉香觀音像,則是在老住持觀性法師的努力下重塑的。當年已80歲高齡的觀性法師於1990年親赴泰國,募得一段價值連城的沉香木,隨後運回上海,請專人配以上等檀香木料,依照原先樣式放大重雕,終於得到一尊神態和工藝水平幾與原像比肩的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