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徹虹飛(臨汾市洪洞廣勝寺)

彩徹虹飛(臨汾市洪洞廣勝寺)


飛虹塔

晴空萬里,陽光照徹琉璃,炫出最美的色彩,黃的明快,綠的閑適,藍的潔凈,塔檐上下的佛像、菩薩、金剛、盤龍、花卉、鳥獸組合成的立體世界包羅萬象、氣勢恢宏。這就是飛虹塔,曾被梁思成稱作「無上精品」,它是全國最精美、保存得最完好的琉璃古塔。


飛虹塔


飛虹塔


飛虹塔

飛虹塔建於明正德、嘉靖年間(1515-1527年),立塔的十二年里,無數工匠往返于山上山下,燒制而成的琉璃構建被一批批地運上山頭,寶塔青磚砌築,外鑲琉璃,八角形制,十三層高,其巍然聳立,通體五彩美若霓虹,它的莊嚴偉麗足以雄峙太岳,遠山近巒都籠罩著祥和之光。


飛虹塔


飛虹塔

飛虹塔是洪洞廣勝寺的標誌性建築,廣勝寺分上下兩寺,上寺位於霍山之巔,寺借山勢,威嚴肅穆。說來慚愧,當看到牌銘介紹的霍山二字,才恍然醒悟原來此處就是中鎮名山。中國古有五嶽、五鎮之說,五嶽如雷貫耳,五鎮就相知甚少,其實五嶽、五鎮都是歷代帝王封禪祭祀的對象,帝王新立或覺得盛世太平,往往會找機會外出蹓躂,遊山玩水,一方高山為岳,一方主山為鎮,封之祭之可享長治久安。五鎮名山一般指的是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西鎮吳山、北鎮醫巫閭山和中鎮霍山,因為安徽有個霍山縣,以前一直以為是中鎮所在,沒想到真正的中鎮在臨汾。霍山也叫霍太山太岳山,革命戰爭年代的太岳軍區一直是獨戰一方的主力軍。


廣大於天


霍山


霍山

走進上寺山門,流連在飛虹塔前,塔已不可入內,據說此塔攀登不易,因形制收縮,越往上越陡峭,當年梁思成考察山西古建,曾繪有飛虹塔階梯結構圖,從中可見攀爬之苦。


梁思成手繪圖


飛虹塔

廣勝寺之瑰寶不僅在飛虹塔,塔後有處結構奇特的元代建築,單檐歇山,琉璃屋頂,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因背後倒坐大肚彌勒,稱作彌陀殿。彌陀殿的經典之處在於這裡曾保存過一套稀世藏經,卷帙浩繁,近七千卷六千多萬字,這部藏經刻版於金朝,是宋代第一部木刻大藏經的翻刻本,其年代久遠,發現時已成孤本,因廣勝寺當時屬於趙城,這部經書被稱為《趙城金藏》。


彌陀殿

《趙城金藏》曾流傳著古老的傳說,山西在金朝統治時期,有一個名叫崔法珍的普通女子,善良賢淑卻口不能言,十七歲那年得一老僧醫治,終於開口說話,致謝時得知老僧欲刻一經可經費短缺。崔姑娘遂自斷左臂,在晉陝之間數十年化緣,感動了無數善男信女,終於募得資金,由解州天寧寺翻刻,歷時三十年完成。


廣勝寺

上世紀三十年代,高僧范成雲遊汾河,無意中看到了廣勝寺的藏經,並整理出五千多卷。《趙城金藏》的發現引起轟動,可是戰亂已起,廣勝寺的僧人秘密將藏經轉移到飛虹塔難以攀爬的塔身夾層中。侵華日軍佔領中原後開始覬覦這部經書,1942年初春,駐紮在廣勝寺附近的日軍通知寺廟主持,要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登塔鳥瞰廟會,眼看藏經難保,主持決定將它交給抗日組織。經藏的消息被一層層上報,並經太岳軍區陳賡將軍報請延安,中央命令全力保護,絕不可讓國寶落入日寇之手。於是,軍分區、縣大隊、區小隊紛紛行動起來,他們組織民工肩挑驢馱,連夜搬空五千多卷經書。緊接而至的是日軍的五一大掃蕩,太岳山區軍民輾轉遷移經書,終於保住了大部分卷藏。建國以後,《趙城金藏》運至北京,現已是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韋陀殿


飛虹塔

廣勝寺的第三寶是水神廟里的元代戲劇壁畫,它是我國唯一不以佛道為內容的壁畫,目前為止還是孤例。


大雄寶殿


韋陀像


韋陀殿明代壁畫

廣勝上寺的大雄寶殿重建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單檐懸山式,供奉華嚴三聖。可能是山勢的原因,大雄寶殿的旁邊築著韋陀殿,韋陀坐姿威武,殿內東壁繪有明萬曆年間的壁畫。


廣勝寺


廣勝寺


霍山

廣勝上下兩寺之間有景交車相通,途中遊人的視線始終不願離開飛虹寶塔,夕陽照射塔頂銅剎,閃爍著耀眼的光芒。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在此取景,那一集名叫《掃塔辨奇冤》,說的是祭賽國的金光塔,而此刻飛虹塔正閃著同樣的金光。


霍山


古塔郵票 第四枚為飛虹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