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高僧,一個人在荒山裡坐修40年,對樵夫說了四句偈語

南宋末年,浙江吳興有個姓費的人的人家生了個兒子,因為家裡實在太窮,孩子七八歲時就被送到寺廟出家,無非就是能有口飯吃。


想不到,這孩子自從到了寺廟之後,似乎深有慧根,一開始雖然只是個掃地打水的小沙彌,但旁聽其他師兄的功課後,竟然觸類旁通,在佛法上有了很深的修行,寺廟住持和尚也對他青眼有加,乾脆就收入門下做了關門弟子,並給他起法號叫惟則。

三年之後,師父把惟則叫到廟前,說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你的了,天台山翠屏岩有個佛窟庵,你去那裡學習,自然有一番機緣。

於是,惟則告別了師父來到了佛窟庵,很順利地得到了住持大師的關注,將自己的衣缽傳給了他。


惟則大師燥佛窟庵已經開悟了,但開悟之後的他並沒有停留在庵內,而是喜歡到處雲遊,四十歲那年南下到了天台山,並在西崖瀑布下隱居,開始潛心修行。

此時的惟則大師其實已經名滿東南了,只要他願意,所有的寺廟都會很高興請他去當住持。但惟則卻在西崖瀑布下修築了一間茅草庵,連屋頂都只能是樹葉鋪蓋。

在生活上,惟則大師也過得很清苦,每天都去山林里採摘野果充饑,渴了就喝山澗中的溪水。

這一天,一個樵夫路過惟則大師居住的茅草庵,見到瘦骨嶙峋、卻又神采奕奕的他,便好奇地問他說,您在這裡修行多少年了?


惟則大師稍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說大概已經四十年了。

樵夫繼續問他,您是一個人在這深山野林里修行的嗎?

想不到,惟則大師依舊非常平靜地回答,說這深山老林的,我一個人在這裡都已經嫌多,如果有了第二人,不就更加喧噪嗎?

樵夫認為他說得有道理,便問他在世俗中還有沒有朋友,或者在這附近有沒有陪伴的人。

惟則禪師聽了輕輕一笑,舉起手雙掌拍擊起來,就在樵夫不明所以的時候,山林里陸續鑽出來很多野獸,既有兇猛的虎豹,也有溫馴的麋鹿和野兔,甚至還有蜿蜒的毒蛇,看的樵夫心驚膽戰。


惟則大師安慰樵夫不要怕,同時還對著野獸群示意,讓它們稍微退到自己的茅草庵後面去了。

惟則大師對樵夫說,我住在這裡有很多朋友,不論是大地山河還是樹木花草,以及生活在樹林里的蟲蛇野獸,都是我的道侶。

樵夫這才知道,眼前的人是個得道高僧,當即就跪倒在惟則大師面前,懇請皈依門下做弟子。

惟則大師也沒有推辭,簡明扼要地和樵夫說了一番佛法心訣,最後告訴他,你現在雖然還是凡人,但已經不是純粹的凡人,即使這樣,回去之後也千萬不要壞了世俗中的修行法則。


樵夫聽了當然表示遵循,從此就跟隨惟則大師修習佛法了。

不知道怎麼,這荒山野嶺有得道高僧的消息不脛而走,遠近很多仰慕佛法的人陸續來到惟則大師的茅草庵,紛紛聽他宣講法理。

從此之後,西崖瀑布附近常年白雲飄空,就連山間的草木都似乎知道迎接客人一般,經常能見到老虎野鹿在茅草庵附近行走,但從不傷人,看上去一派鳥飛蟲鳴的自然景象。

後來一些年,惟則大師就在茅草庵里坐化,跟隨他學習的弟子們,都以佛窟學派自稱,惟則大師也被稱為佛窟禪派的祖師級人物。


令人敬畏的是,惟則大師能一個人在荒山野嶺坐禪四十年,從常人的眼光看,這是多麼漫長的歲月啊。可對一個修道人來說,證悟無限時間,對已經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則來說,四十年和一瞬間也沒有差別。

因為他參悟的是沒有時空的差距,更沒有人我之分,也沒有動靜之異,更不會有眾生和佛的觀念了。

尤其是他曾對樵夫說的那幾句話:雖是凡夫,但非凡夫,雖非凡夫,但不壞凡夫法。


顯然是看透了人人皆有佛性,禪家悟道,不破不立、不壞萬法,卻已經超越世間萬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