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在武則天腹中時,就被玄奘法師指為了弟子,日後卻兩度登基?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恩愛非常,兩人一生共孕有四子二女,當武后懷有第三個孩子時,恰好高僧玄奘因奏請僧道名位的事來到宮裡,李治指著武后對玄奘說,若皇后這次誕下皇子,就將其指給你當弟子好不好?

李治本是一句戲言,畢竟沒有哪個皇帝真的願意把自己的兒子送去廟裡侍奉佛祖,不過玄奘法師是出家人,講求緣分,不假虛言,他將李治這句話記了下來,許諾皇子出生,定將他收為弟子。

據傳武后分娩時,滿堂異象,等到孩子出生時,果然是個皇子,人們稱他為「佛光王」。這位皇子就是後來的唐中宗李顯。

玄奘自然也收到了消息,他來到宮裡要求李治兌現諾言,說皇子入佛門,於社稷有利。李治自然是捨不得,但天子一言九鼎,怎麼能在高僧面前失德?於是也只能同意。

李顯滿月的這天,玄奘法師入宮為其準備了剃度禮。不過這只是一個形式,皇子尚在襁褓之中,不可能真的去廟裡生活。此舉僅僅意味著他成為皇門佛子。

那這位自小與佛法結緣的皇子,日後為何能在激烈的皇權鬥爭中,榮登帝王寶座呢?

其實在李顯之前,他的兩位皇兄先後被立為太子,不過他們一個暴斃一個自殺。此時大權漸漸落在了武則天手中,李顯根基淺,便於控制,在唐高宗去世之後,李顯被武則天推上了權力巔峰。這是他第一次當皇帝。

他這皇帝當的可謂是如履薄冰,要知道,在他前面的兩位太子,據說都是死於武后之手,他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建樹,也沒有機會施展拳腳,更沒有能力與武后抗衡。

即位一年後,他用「遜位」於兄弟李旦的方式,從政治鬥爭的漩渦中逃離,此後,他以「佛光王」的身份進入佛門。(另一種說法是李顯遭武則天廢黜,被囚禁於房州。)

他一心皈依「三寶」(佛教三寶指佛寶,法寶,僧寶),在寺廟中一般供奉有「三世佛」和「三身佛」,李顯對東方「藥師琉璃光佛」十分虔誠,成天持誦藥師佛號,頻頻向高僧請教,並主持翻譯了藥師經卷。

他用這種方式過了21年,本以為自己會在禮佛中了此一生,卻不曾想,自己會有第二次機會靠近帝王寶座。

公元698年,武則天將李顯接回皇宮,立他為皇太子。這個時候武則天登基為帝已8年,逐漸萌生出了將江山歸還李唐的想法。

公元705年,李顯的手下發動了一場政變,成功扶持李顯上位。

李顯登基之後,更加禮遇僧人,與大和尚萬回,僧伽等交往密切,請禪師入宮為后妃們傳授三皈五戒。為了弘揚佛法,他開創了「試經度僧」的先河,即考試合格才能成為僧人,這大大提高了僧人的門檻,打擊了當時「假和尚」泛濫的現象。

雖然唐中宗李顯在政治上被認為是懦弱無能,不過在當時的背景下,李唐王室中少有人是武后的對手。李顯與佛學的淵源,也是他能明哲保身壽終正寢的一大法寶。

註:本文參考資源來源於《中國和尚》一書,作者李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