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主持釋永信的商業帝國。一身袈裟十六萬,年收入兩個億。

釋永信少林寺第30代方丈,著名演員釋小龍的師父。16歲就與少林寺有著深厚的淵源。當他年少走進少林寺時,這裡和他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在他的野心下,這座寺廟開始商業化,每年能賺2億元。

1965年出生在安徽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工程局的職員,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他沒有經歷艱苦和飢餓,對佛教產生了興趣。16歲的時候,他還在上初中,就抑制不住想去寺廟出家的衝動。於是,他告別了父母,背上背包,前往少林寺。一進少林寺,他就後悔和想像中的佛祖殿差太大了,只有幾個僧和幾十畝地。當時的釋永信雖然年輕,但賺錢把寺廟做好的想法已經牢記在心裡,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全國大受歡迎,少林寺名聲大噪。

幾年後當時的主持去世了。看主持很喜歡當時的釋永信,於是把這個重擔給了他。釋永信大師當時雖然才22歲,但在寺廟裡很有威信。電影大受歡迎後,他得到了向國內外宣傳寺廟的機會。很多人都看到了這部電影,而釋永信趁機賺了很多錢。

認識到名聲的重要性的釋永信組織了少林武術團,在全國巡迴演出。他周遊全國各地宣揚佛教,賺錢。通過這種方式,他向公司職員籌措了巨額資金,使商業化變得更加容易。



看到少林寺如此受歡迎,他在互聯網不發達的時候也註冊了數百個商標。醫藥,文化,飲食,旅遊等。在海外也普及少林寺。隨著少林寺名聲的提高,釋永信賺錢的方法也日益多樣化。

他開始賣書了,起初是荒唐的。後來在文化圈裡聽說賣毛筆畫能賺錢。所以他把時間用在了書法練習上。隨著他和少林寺的名聲傳遍全國,他的書法曾賣到15萬元。讀了他的話之後,一位網民表示:「無論是筆的觸感還是結構,都有些缺乏內涵。」並稱:「沒有那樣的價值。」

在他的經營下,少林寺成為全國最賺錢的寺廟之一。要想進入寺廟,不僅要收費,周邊的觀光地也要收費。據他說年收入只有8000元。如果考慮到僧侶們的衣食住、年建築物維持費、大規模法會舉辦費等,據保守性的推算,少林寺的年收入將達到數十億元。

根據網上搜索,釋永信擁有18家公司,持股比例高達80%。有一次,他參加活動,發現別人身上有價值10多萬 元的袈裟,都是真金八寶,手工繡的純金絲線。一種是帶有祭司氣質的歌詞。穿這麼花哨會讓你覺得他很「暴發戶」。

除了昂貴的衣物外,他今年還從少林寺旗下的公司以4.5億元的價格在鄭州購買了土地。每個人都知道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有多麼暴利。用數億元購買土地,讓人聯想到真正的收入來源。

預計,通過持有該公司的股份和書畫銷售,以及自身的經營利益,每年可獲得2億元的收益。

很多網友直言不諱地說,他已經失去了佛教大師的本質,把寺廟和自己都變成了賺錢的機器。近年來,有關他的醜聞層出不窮。「包養女學生」、「逃稅」等等。


少林寺無疑是全國所有寺廟中最有市場的,他利用電影熱潮成功地在國內外推廣了少林寺。後來,通過巡迴演出而更出名,從全國各地聚集遊客。

有人說,釋永信已經失去了一個出家人的本心。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補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