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如何以四無量心頂禮菩薩?

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大菩薩向來為漢傳佛教界和廣大信眾所推崇,他們與中國文化有著何等重要和深厚的淵緣?

為什麼大乘佛法說「求佛勿如求己」呢?

我們禮拜菩薩時如何與內在「四無量心」相應?


一、地藏王菩薩:以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思密知秘藏,故其名號為「地藏」。地藏王菩薩是大勇大忍的象徵,因發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所以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釋加牟尼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著救度六道眾生的重大使命。所以,地藏王菩薩是四大菩薩中唯一現出家相的菩薩,左手擎寶珠,右手持錫杖,寓意修習大勇者勇猛精進,持戒忍辱,勤嚴苦行,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無生無滅,救拔一切業障眾生得令解脫,安樂利益眾生遠離三惡趣生死恐怖,自生清凈心,頂禮地藏王菩薩時對應四梵住中的【慈】,於色清凈處最勝。


二、普賢菩薩象徵著行,普賢菩薩又被稱作三曼多跋陀羅,其意思是具足無量行願,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普賢菩薩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掌管十方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其坐騎六牙白象寓意「願行廣大,功德圓滿」,遍布十方虛空,悲怋不舍離一眾生,虛空往來相應,廣設方便結納眾緣,如日月普照大地一切眾生不住相布施,普示平等心,頂禮普賢菩薩時對應四梵住中的【悲】,於空入處最勝。


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修行成佛,法號「正法明如來」,但為了更好度化眾生,自請降格為菩薩,倒駕慈航。有個人到寺院里拜佛,結果看到有一個長得像觀音菩薩的人也在拜,就很好奇上前便問:「您是大菩薩,為什麼要自己拜自己呢」?那人回道:「求人者不如求己」。菩薩拜佛,寓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敬畏因果,莫造惡業,更何況愚痴的凡夫呢?因此,頂禮觀世音菩薩時要牢記「因果」,常信樂大乘,萬法隨喜讚歎,生大歡喜心,對應四梵住中的【喜】,以識入處最勝,用心多種善因、多積善果,自然功德無量!


四、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是佛教中的智慧擔當,說法之具足,是大智大慧的象徵。手持寶劍、如意、蓮花或梵經,身披瓔珞天衣;利劍象徵用智慧斬斷煩惱,如意象徵智慧成就,蓮花上放《般若經》寓意般若之智一塵不染;坐騎青獅象徵佛智慧說法如獅子吼能讓狂妄之人變得謙虛,令未發菩提心之人生起菩提心,並不退轉。佛經中著名的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機鋒辯禪的故事尤為經典。修習大般若者行食坐卧常在三昧,入世出世皆為平常心,寵辱不動,順逆常靜,圓融通達不落二邊,頂禮文殊菩薩時對應四梵住中的【舍】,於無所入處、廣量無邊最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