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漢傳與藏傳兼具,青廟和黃廟並存


圖/文黛瓦粉牆

五台山的標誌是大白塔。大白塔全稱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寶塔,這種形制多見於藏蒙以及東南亞一帶,在漢傳寺廟中比較少見。

五台山與普陀、峨眉和九華合稱四大佛教名山,但唯有它融合了漢傳與藏傳佛教。在五台山可見紅、青、黃僧衣,夾雜一起禮佛的有趣場面,原因就在於此。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說法的道場,寺廟群最高處叫菩薩頂,是喇嘛黃廟。

大白塔是五台山標誌,由尼泊爾人建造,難怪不同於漢傳佛教塔式的形制。


從菩薩頂俯瞰,大白塔不再威風。

五台山是人生的「第三層樓」。豐子愷李叔同說,人生有三層樓,物質(衣食)和精神(藝術等)在一、二層,宗教信仰屬於靈魂是第三層。


三跪一拜與磕長頭不同,前者膝蓋跪地頭低臀高,後者則是五體投地。五台山能見到不同的禮佛方式。


到五台山燒香還願,很多人是沖著五爺廟的。五爺是五龍王,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據說很靈驗,難怪香火最盛。

信眾香客還願的方式很有趣,他們在五爺廟裡天天演戲。


喜歡在菩薩頂、塔院寺羅睺寺走走,這些廟宇都不見五爺廟的熱鬧。佛門本該清靜,熱鬧總歸是世俗。



有句話這樣說,走過的是路,坐下來端詳才是風景。



民間有這樣比方: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和鐵九華。都說佛法無邊,但世俗還是要講排名,五台山何以排首位?

藏傳漢傳兼具,青廟黃廟並存。著紅黃青的僧衣,三步一拜或五體投地,五台山之所以不同,是文化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