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鎌倉和室町幕府時代,日本禪宗對武士道形成起到了什麼作用?

鎌倉室町幕府時代,日本禪宗武士道形成起到了什麼作用?不得不說,較之凈土宗,日本佛教禪宗對鎌倉和室町時代的武士們的影響更大些。

日本禪宗的概念

禪宗是公元12-13世紀從中國歸國的日本僧侶榮西和道濟引進的。坐禪本是佛教徒修行的一種形式,自古以來各個佛教宗派都採用,佛教徒通過斂心,專註一境,久之達到身輕心安,觀照明凈的狀態。但是禪宗卻把這種修行方式作為教派的主體。榮西曾兩次到中國,回國後傳播臨濟派禪宗,著有《興禪護國論》,強調禪是佛法的最高境界。禪宗雖然遭到日本傳統佛教宗派的抵制,卻得到了鎌倉武士們的歡迎。

執權北條時賴召宋禪僧無學祖元、大休正念等來鎌倉,宣揚禪宗,以與京都的佛教諸宗相對抗。禪宗以樸素寡慾為宗旨,北條時賴及鎌倉武士多熱心參禪,禪宗從此成為武家佛教,「武士好禪」成為鎌倉武士的一種風尚,禪宗對於日本武士在精神上的影響頗大。當時,中國信奉禪宗的多是文人士大夫,而到了日本,其信徒卻是以武士為主。那麼,以慈悲為懷,反對殺生的佛教,是如何成為崇尚殺伐的武士的宗教呢?

首先,禪宗推崇的修鍊方法簡單,認為只要堅持坐禪冥想就能消除「妄念」而成佛。禪宗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主張誦讀,崇拜佛像,因而這種修鍊方法很適合那些目不識丁的武士的口味。但禪宗對坐禪則要求嚴格,要有極強的耐力,能使坐禪者修鍊出排除一切雜念,山崩地裂無所畏懼的膽氣。用禪宗的話說,就是要達到「擊碎生死牢關,便見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胸中不掛寸絲。然立處既真,用處得力」。

通過這種嚴格的長期修行可以鍛煉武士的膽力和氣魄,使其在戰場上置生死於度外。這種戒律式的傾向適應武士階級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武士以戰鬥為職業,驅馳矢石之間,出入生死之門,所以他們需要有一種支撐其不計生死,追隨主君的精神支柱。

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曾說,禪宗這種「武士宗教」「不用文字來說明的,而是以自己的體驗和修鍊來取得趨死的覺悟,在這一點上,對於只從事於戰爭的武士的氣味是相投的」。

其次,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不主張崇拜佛像,提倡以簡便易行的「頓悟」成佛,這也適應了武士文化水平較低且無暇讀經拜佛的生活狀態。不僅如此,禪的修行通常在山林之中,通過修禪可以親近自然,武士生長在鄉間,喜好親近自然,性格質樸,因此許多武士接受禪宗,坐禪求悟。

第三,禪宗之所以能成為武士的宗教,還在於其符合武士的心理需求。在這一點上,禪宗與早期武士道的形成有著密切關係。日本學者鈴木大拙在其所著的《禪與日本文化》一書中,對禪與武士道的關係作了如下論述:「禪的修行單純、決斷、自恃、克己。這種戒律的傾向同武士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作為武士,就應直視眼前廝殺的對象,而絕不能左顧右盼。為了粉碎敵人,他必須勇往直前,而決不能有物慾、情愛以及任何理智方面的邪念。因為在武士心中,哪怕是理智的微小浮泛也會阻止前進,至於纏綿的情愛和物質的佔有慾則更是他在決定進退之際的巨大障礙。真正出色的武士,應是一個嚴格的修道者的苦行僧。而禪正是在他需要的時候,授予他這種鋼鐵般的意志。」

日本哲學家永田廣志也認為:「禪的主觀唯心主義即說教『即心是佛』,把可以直觀的那種恣意而空洞的真理感看作至高無上,和以使人心如木石為特點的克己主義,確實適合武士階級的心理。在鎌倉時代以來開始形成的武士道中所以發現不少禪宗的影響,這決不是偶然的。」

禪宗對武士道的影響

禪宗對武士產生了重大影響。首先表現在幫助武士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增強戰勝敵人的勇氣。武士道作為一種實踐道德,其核心價值是忠誠與武勇。要做到這兩點,就必須在實踐方面堅持清戒苦修,在道德和哲學上為其找到精神上的支持。

忠誠和武勇讓武士在一旦決定進路之後,就勇往直前,決不後退。佛教觀念又讓武士知道生死並無差別,禪宗認為「死生一如」,以為只要否定了作為執迷根源的自我,進入無我、忘我的境地,完全斷絕生死的羈絆,就可「見性成佛」。他們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自然是來自對禪宗「死生一如」的信仰。

禪宗打破了死生的「關門」,超出死生之外,武士修禪就是想達到這樣一種境界:「若能空一念,一切皆無惱,一切皆無怖。猶如著重甲入諸魔賊陣,魔賊雖眾多,不被魔賊害。掉臂魔賊中,魔賊皆降伏。」

日本倫理學家相良亨認為鎌倉時代的武士道是「死的覺悟」的武士道。「無畏而死」成為武士們最高的精神境界。在鎌倉幕府即將滅亡之際,北條仲時率領的六波羅幕府軍在近江遭到敵軍夾擊時,在突圍無望,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北條仲時手下432名武士全部自盡。在新田義貞攻陷鎌倉時,幕府執權北條高時及同族諸將皆自盡。這兩件事曾被後世讚美武士道的學者稱為鎌倉武士所做的最光彩的事。

武士道崇尚武勇,視死如歸,為主君效命戰場,這是武士作為戰士的本分。禪宗沒有為武士提出倫理道德,但是通過對禪宗的信仰,可以使武士克服對死的懼恐,這對每天面臨死亡威脅的武士來說尤為重要。這種「死生如一」的思想給予每天生活在矢石之中的武士們難以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