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探訪15歲的十一世班禪:他的一天24小時如何度過?

2009年,世界佛教論壇上,19歲的十一世班禪用英語發表了一段演講。

他舉止沉穩,思路清晰,對當時世界上各種現象的理解,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深刻。他流利的英語,淵博的知識,令在場之人無不感慨。

班禪在西藏乃至藏傳佛教界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他的優異表現令許多藏民由衷敬佩,認為他雖然年輕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班禪。

有人說十一世班禪的優秀源自天資聰慧,但假若我們了解過他的成長曆程,以及他在此前每一天的學習與生活,就會發現,天資聰慧僅僅是他的一個側面。

01 出身普通家庭自小天資聰慧

1989年,十世班禪圓寂,尋找轉世靈童(繼任者)的任務就此開啟。

國家撥款近600萬作為經費,依照藏族傳統,派出專門的尋訪小組,經過5年多的尋訪和認定,終於找到了5歲的堅贊諾布在內的46個候選兒童。

堅贊諾布的父母是普通的藏民,他們夫妻兩人都只讀過小學,而堅贊諾布的談吐舉止和同齡孩子相比,有著超乎年齡的聰慧。

也正因為此,他順利通過了二輪篩選,成為留下來的3個孩子之一,之後相關人員又通過金瓶掣籤的方式,最終將堅贊諾布定為十一世班禪。

金瓶掣籤是將三個候選兒童的名字,寫在名簽上,在特定的監督下由專門的人搖動金瓶,掣出名簽。類似於我們常見的抓鬮。

若說成為候選者需要異於同齡人的智慧,掣籤之時就需要運氣亦或說是一種緣分。

總之,5歲的班禪成為眾望所歸的那個人,坐床繼位後,他的肩上也有了異於同齡人的責任。

1995年,十一世班禪繼位後,按照慣例需要到北京拜見中央領導。這是5歲的他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見到那麼多新奇的事物。

十一世班禪在參加會見之時,服務人員送來了一塊熱毛巾,他的隨行人員立馬緊張起來。

十一世班禪從未這樣使用過熱毛巾,他們來之前也忘了告訴他這個熱毛巾怎麼用。他們生怕年幼的班禪會做出某些「不符合身份」的舉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看到熱毛巾後,不知怎麼使用的十一班禪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坐在那裡觀察。

當他看到周圍的人抖了抖熱毛巾,擦擦手又放下後,也學著他們的樣子,抖了抖,再擦擦手,不疾不徐的背後,是善於觀察的智慧。

十一世班禪再長大些,除了學習藏文還要學習漢文、梵文、英文等多種文字。

一次學習漢字時,老師教會了他「開」字,十一世班禪略一思索,就寫下了一個「關」,問老師說:「這是關門的關嗎?」

老師很驚訝,問他為何知道。十一世班禪靦腆地笑著說:「我經常在電梯上看到這兩個字,如果其中一個是開,那麼和它並行在一起的就是關了。」

因為善於觀察和思考,十一世班禪自小表現不凡,然而,令他擁有更多認知的,卻來自他年復一日的認真求學。

02 十五歲時的一天(1)

在十一世班禪坐床繼位後,負責教他知識的相關老師,就為他制定了由淺入深的學習計劃。

偶爾,他會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但大多時候,十一世班禪都是靜靜地成長,關於他的學習和生活很少公佈於眾。

2005年,有記者懷著好奇的心情,去探訪過15歲的十一世班禪,並記錄下了他的一天二十四小時。15歲的十一世班禪,和同齡的少年相比,課業只重不輕。每天7點起床,晚上22:30入寢。一天當中要學習的課程很多。

但十一世班禪在這期間受到的教育,不僅僅是各種知識點。

記者去採訪的那天早上7點鐘,日喀則的天剛蒙蒙亮,班禪新宮已經燈火通明。半個小時的洗漱時間後,他就要去開始每天的晨誦。

他要誦讀的多是晦澀的經書,對只有15歲的他來說,或許有一部分的內容他並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含義。

但十一世班禪肩上的重責之一就是傳承,攻讀經書是他的重要學業之一。他需要熟練背誦那些晦澀的經文,期望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參透其中玄妙之處。

這類似學校里的早讀,十一世班禪對此很是認真。在他看來,再難做的事情,只要持續去努力,總會找到辦法,就如結跏趺一樣。

結跏趺是一種打坐的方式,起初會有些難度,從5歲就開始練習的他,已經能熟練掌握。

十一世班禪的早課和普通少年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們在做這一切時,心境是否類似,就不得而知。而且,早餐時他的一個舉動,更是令人不由得心生讚許。

15歲的班禪坐下來進餐前,無比自然地請他的經師江央嘉措先坐下,看到經師往碗里倒上奶茶、動手去抓糌粑時,他自己才開始用餐。

這接近兩分鐘的等待,應該是十一世班禪一天學習當中,關於「尊師」的課程。起初或許是始於老師的要求,但當時已經15歲的他,對老師的尊敬已經融於言行。

行走時,他會時刻留意,假若老師腳步放慢,他就會立馬停下來等待。在飯後散步時,他時而向老師低聲請教,時而安靜傾聽,時時刻刻都對老師無比尊重。

他每天的課程極其繁重,每當老師下課時,他會立馬起身。若工作人員此時不在,不能幫他送老師出門,他必自己趕到老師身邊,為他們提包,拉車門,再恭敬地目送他們離開,自己再急匆匆趕去上下一節課。

一次吃完午飯,十一世班禪和自己的老師準備回住所時,天突然下了大雨。班禪在西藏的地位很高,工作人員生怕他淋雨後身體不適,慌亂中只找到一把傘,便遞給他讓他先走。

而十一世班禪,最先考慮的是自己的老師,他見老師推辭,就把傘往老師懷裡一塞,自己主動走進了雨里。

勤學踏實、尊師重教,十一世班禪每天的學習,傳統文化的熏染佔了很大一部分。然而作為一個90後,十一世班禪想要與時俱進,要做到的遠不止這些。

03 十五歲時的一天(2)

每天上午10:30,在結束了經文的學習後,十一世班禪就會學習文化課。

他學得比較多的是漢語,此外就是英文和梵文。不管哪一種語言,對出生在西藏的他來說,學起來總會遇到困難。

可他的老師說,這個少年班禪有著極強的求知慾,不管對待什麼學科,他都有很大的學習興趣。

2005年,在記者採訪的當天,十一世班禪學習的文化課是英語。為他安排的學習計劃中,每周有兩節英語課,若遇到一些活動,還會取消。

一有學習機會,他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不斷回應老師的提問,遇到發音問題,也會一向老師請教。

十一世班禪說,自己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要能交流,能看到世界之大,就算再難,也要努力去堅持。清晰的學習目標,讓十一世班禪很願意主動去了解,更多新奇的、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每天的14:00至下午15:30是十一世班禪的課外時間,也是他盡情探索新知識的一個時段。

在這段屬於自己的時間裡,他會閱讀課外書,有時是關於西藏的歷史故事,有時是一些比較前衛科學雜誌。

但他更喜歡的,是嘗試擺弄一些電子產品。

2005年時,電腦剛剛普及,十一世班禪對此很好奇,經常會在電腦上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日的嘗試,他已經學會了熟練使用文檔,以及一些日常的辦公操作。

除了電腦,十一世班禪還喜歡相機和錄像機,他很好奇這些看似不大的電子產品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常對著它們苦思冥想,反覆操作,每當拍出好的圖片,他都會欣然與他人分享。

十一世班禪喜歡這些高科技的東西,但難得的是從未沉迷。比如擺弄電腦時,十一世班禪會跟身邊人說:「藏文軟體要是能早日應用就好了。」

將責任融於心間,已經成了少年班禪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始終指引著他努力的方向。對他來說,變得學識淵博,傳承藏族文化,引領藏民過上好的生活,才是他肩負的責任。

而承載藏族文化重要部門的經書學習,在他的學習中佔比更重。每天15:30時,十一世班禪的學習內容都是辯經。

一眾僧人齊聚在一個大殿上,他們當中有人發問,有人應答。不管是提問者還是應答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

每當此時,十一世班禪以往的踏實求學,以及善於思考都會得到很好的印證,面對提問時,他沉著冷靜,回答問題時,他又能由淺及深,富含哲理。

緊張的辯經過後,十一世班禪稍加休息就開始用餐。晚飯後的時間,他都會用來散步。十一世班禪很喜歡飯後散步,他認為這是一種鍛煉,希望飯後散步能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

其實,十一世班禪更喜歡的運動,還是打籃球,看著其他少年在籃筐前跳躍,他也常在心中躍躍欲試。但身為班禪,他受一些規矩限制,很多體育活動都不能參加。

對十一世班禪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遺憾。他時常會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開解自己,不執念於那些無法得到的。

他每天必看的新聞聯播,以及國內外新聞,也常常會在無形中提示他世界之大,他心中的那點小委屈,也會隨風而逝。

在完成今日作業以及明日預習後,十一世班禪會練習書法,在一筆一捺中磨練性情。他的字寫得很規矩,就像他對待生活和學習一般認認真真。

寫完字,十一世班禪的每日學習也接近尾聲。此時,往往已經是21:15,他會依照學佛之人的約定俗成,和眾僧人再一次誦經。

22:30是雷打不動的熄燈時間,這個少年班禪從不會拖延。有人說一天就是一年,人生的年復一年,就來自於一天當中每個節點的積累。

從5歲到19歲,十一世班禪每一天的生活都與15歲那年一般,在規則下踏實認真,時刻遵守該守的規則。那些堅持下,習得的知識和美德,也造就了他。

04 一生與一天

日復一日的自律過後,十一世班禪迎來了收穫。

2009年,19歲的十一世班禪的那次亮相,固然耀眼,但這並不是他人生的最亮眼處。
為了真正擔負責任,踐行真知,十一世班禪常到處考察民情。見到他的人,常有感於他發自內心的真誠和友愛,讚歎他讀到了經書的精髓。

他也常在所見所聞中,有所感觸。看到涉藏州縣的人民過著今非昔比的日子,他對國家的熱愛也與日俱增,也深感責任在肩。

2015年,十一世班禪坐床20周年之際,在談及自己這20年來的收穫時,他說:「我沒浪費過時間,學習過很多文化知識,可我下一步要做的是將知識內化於心。」

他認為內化於心就是將學得的好東西收歸己用,用它幫助需要的人。

如今,十一世班禪身負更多職責,為了工作,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北京的辦公室,每年有三個月左右回到西藏。他第一時間就是到處走訪民眾,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十一世班禪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越長大越發覺,一個班禪受人尊敬,並不只是知識淵博,而是他為百姓為國家做了什麼。

在2022年的一次大會上,他對信眾說:「如果一個孩子來問我們,怎麼樣才能成績好。我們就要告訴他,通過每天的努力學習,認真生活,才能得到想要的。這才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與此同時,他對一些境外勢力試圖分裂祖國的行為很是反感。

他說,我學得的知識和見到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在我國,藏族同胞和全國人民一起,過上了幸福有尊嚴的生活,我們的文化發展得很好,那些妄圖拿藏傳佛教來搞分裂的人,都是居心不良。

而年輕的他,也成了藏民心中當之無愧的班禪。

胸懷責任,踏實踐行,明辨是非,曾經的一天天,匯聚成了十一世班禪一生認知的基礎。假若人如何才能成才是個值得探究的命題,十一世班禪的成長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啟示。

參考資料:

CCTV:十一世班禪十五歲紀實

中國新聞網:獨家採訪十一世班禪談坐床20年收穫

紀錄片:《中國通史》西藏班禪

百度網:十一世班禪

騰訊網:揭秘,90後班禪是這樣修行的

中國佛教文化網:解密十一世班禪的生活與夢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