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或許你會發現,跟東方的佛教宿命論多少有些接近,佛教的因果輪迴和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總是摻雜著很多沉重的話題,關於命運,關於那些看不見卻掌控人生幸福的「真相」。
無論是信仰還是文學,我們將幸福的真諦都歸為精神的升華世界。叔本華作為一個絕對地、孤獨地、深厚的哲學家,他將幸福的真相分為三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卻從未真正認清過這三個層次的奧義。
精神的富有:你懂,或許從未真正擁有
文天祥在監牢里寫出了傳世名作《正氣歌》;
方誌敏在監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
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將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作《周易》;
塞萬提斯在獄中創作出經典《唐吉訶德》。
當你知道了很多事情的真相以後,你或許會瞬間對這個世界不再那麼期待,世上所有的美好與快樂都會瞬間化為烏有。
蘇軾的詩詞那麼恢宏,卻是他在不斷地被貶的路上創作出來的,隨遇而安又看得開的心境,不是人人都有的。
李清照的詞那麼清新脫俗,你卻不知她在愛情上經歷了怎樣的兩段悲傷的愛戀,在那些歡快的背後又藏著旁人難以接受的真相。
南唐後主李煜真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卻又是一個被皇位耽誤了的好詩人,或許他只想兩袖清風,如莊子般逍遙隱世,命運卻賦予他那麼沉重的重擔,是他背負不起,又無力挽回的天命結局。
……
人力的渺小與無力感,在面對命運給予我們的重重經歷中,如微塵般毫不起眼,更不值造物主一提。究竟是誰在操控我們的命運?宿命又是怎麼來的?人的身體結構如此精細,合作得天衣無縫,每個器官都有它各自的作用,是誰精心排布的?人的一生都在未知卻又既定的軌道上按部就班地行走,又是誰設定好了一切?
這樣的疑問簡直太多了,決定這一切的,都是我們的思想,稱為「浩瀚無比的精神世界」。
靈魂被封印在我們的軀體里,讓人無法跳脫出身體去遨遊天際,可沒有這副軀殼的束縛,自由的靈魂便可無邊馳騁。
叔本華的同樣的一個觀點是,每個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識里,人無法超越自己。人們追求幸福的努力永遠都不會超出其本性所許可的範圍,只能局限於能感覺到的範圍,人所能得到的幸福的多少,從一開始就由他的人格決定了。
可究竟什麼是人格?情感、意欲、思想,歸根結底,便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
可精神世界的高度又由什麼所決定呢?叔本華認為,取決於我們「是什麼」,而不是我們「有什麼。」
「人有什麼」並不重要,在於你「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經常會與人聊天的常態是自己有什麼,今天有了一件新衣服,這個月買了一套房,一輛新車,交了一個新朋友,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今年賺到了很多錢,去了很多地方旅遊,我們還有過歡笑,有過悲傷,有離別,也有病痛。
我們活著,便擁有很多東西,看得見的物質,看不見的情感。
然而,我們的幸福指數更多的取決於我們「是什麼」,而不是我們「有什麼」。
「有什麼」,是外在的獲取,是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有些東西,有沒有都不影響一個人的生存與幸福,比如奢侈品,蘇格拉底看到後說:「這世界上我不想要的東西竟然這樣多。」物資擁有得越多,越能成為人的枷鎖,奴役人的生命。
「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以怎樣的方式過一生,是人格的基調與底色,是促成與貫穿一個人一生的精氣神。一個「是什麼」樣的人,是可以被標籤,被定義,被賦予的評價,這些卻是靠物資換不來的,因為他取決於人的精神與思想境界的高度。
人可以甘於寂寞,享受孤獨,但靈魂是豐富的,精神是快樂的;但一個愚蠢空虛的人,哪怕擁有再多的財富,靈魂也無法達到安寧與充實,只能外求去尋找存在感與滿足感,不停地社交與花錢,也正是一個人「有什麼」,而非「是什麼」。
我是什麼?希望你能在人生的終點,找到一個自己滿意又無愧於心的回答。
無法擺脫的宿命安排,順勢而為
無論是西方的哲學家和先知們,還是東方的儒釋道三教的思想,對於宿命與因果,總是出奇的一致。
歌德認為,人一出世,便被某種無法改變的命運所支配,就像星星之間只能通過相互關聯而在軌道上運行一樣,人也只能在為他所設計的範圍內求得發展。這跟佛教的宿命論是一樣的,人在投胎前,就看完了自己來世的所有劇本,一切經歷與因果,都是自己的選擇,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一切的發生也都是每個人這一生中最好的安排。
至於這「安排者」是誰?是佛,是神,是造物主,是主,是人憑想像能設想到的創造萬物的主宰。
所以,西方的先知們斷言,人絕對無法逃脫自己的命運,就算是時間的力量,也無法將人們耗費一生的人生道路改變。
人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卻能改變自己的品格,修鍊自己的正氣與精神世界。
正如佛教所言,命已註定,修福德便能改運,因果輪迴,善惡終有報。
人的出生時辰里,藏著一個人一生的命與運,生成怎樣的性格,從事的職業,該經歷的波瀾,財富的多少與命終的時地,都在一串數字上打上了一生的烙印。
叔本華認為,人應當選擇與自己品質相配的地位、職業和生活方式。
你不能讓一個大力士去做文職工作,也不能讓一個書生去當將軍,人的「生命密碼」里註定了人該走的路,走錯了,幸福便會背道而馳,內心越煎熬越痛苦,又談何幸福?
所以,人應當順勢而為,順「天道」而行,順應自己人格的基調在軌道上正確地運行,偏差不得。如果當你感覺到自己的人生越過越不幸福,那一定是你選錯了方向,走錯了路,讓自己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做什麼事才能讓你感到快樂,然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你會看到希望與曙光。
以前我們總是覺得該彌補自己人生的缺陷,去盡量花精力與時間去填補自己的不足,殊不知,揚長避短,順應命運為你造就的優勢,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將你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做到專而精,抱著只要活著,一生就做好一件事的想法,你會收穫圓滿又充實幸福的人生。
今何在在《悟空傳》里這樣寫過:
孫悟空說:「我要天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他又能戰勝什麼?他除了毀滅,什麼也做不了。
人總是以為自己能戰勝天,征服地,統治萬物,可到頭來發現,什麼也無法逃出天道的安排,就如孫悟空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卻依然無法跳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一樣。
我們唯一能做好的,就是順勢而為,遵天道,對一切心存敬畏之心。正如《天道》里丁元英說的那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可道又是什麼?道是客觀規律,是自然法則,是如實觀照,是「宿命」。
如來又是什麼?《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故名如來。」
生、命,緣起,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