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西藏(22)明朝中央政府對川滇甘青涉藏地區的管轄和治理之二

(廣慧悟法凈覺妙善翊國演教灌頂戒定西天佛子大國師印 )

1486年,明成化皇帝賜給青海樂都瞿曇寺某僧人「廣慧悟法凈覺妙善翊國
衍教灌頂戒定西天佛子大國師」 印章。

(敕諭羊卷寺番僧「劄失竹」的詔敕,現存國家博物館)

羊卷寺系明代陝西岷州衛(今甘肅岷縣)藏傳佛教寺院大崇教寺屬寺之一,這是明朝中央政府准允該寺僧人「劄失竹」承襲其叔喇嘛職事而頒發的敕諭。

永樂款鎏金銅香爐)

明朝中央政府還曾賞賜四省涉藏地區的寺院和僧人以宗教物品,有些現仍藏於寺院或博物館,如瞿曇寺藏明永樂款鎏金銅觀音像,青海省博物館藏永樂款鎏
金銅文殊菩薩像、永樂款銅鎏金度母像,以及上圖的永樂款鎏金銅香爐

(鎏金牌符,現存青海省博物館)

茶馬互市明朝經略涉藏地區的策略之一,為規範互市,明太祖曾專門頒給甘青的納馬西番部落牌符作為納馬的憑證。 上圖為明洪武年間官方頒發給必里衛藏族部落的金牌信符,背面鑄有篆書「皇帝聖旨,合當差發,不信者斬」。

萬曆19年欽差巡按陝西監察御史給青海各寺院和群眾的告諭,現存青海檔案館)

明朝官員在這件告示中要求各藏族地區部落要「一心頂戴大明皇帝」,按時納馬互市。

(四川瀘定發現的有關邊茶貿易的民間合約 《萬曆合約》)

該合約由土官余景冬與當地眾「耆宿」和商家代表以及「把式」(朝廷的地方武官)、「明鎮官」(打箭爐地方長官)的管家等共同簽訂,並蓋有官印,該合約的背後涉及因明朝茶馬政策引起的當地土司之間為爭奪茶葉貿易利益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