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坐像
從某種程度上說,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關於因果善惡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實踐方面的內容;二是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和哲學方面。
印度瑪哈菩提寺,相傳佛陀在此菩提樹下開悟得道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有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槃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世界佛教四大聖地之一——菩提迦耶,為佛陀開悟得道之地,也是阿育王成長之地
緣起,說的是諸法由因緣而起,是釋迦牟尼成佛的證悟,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佛教以緣起解釋世界、生命及各種現象產生的根源,並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法印,就是印證是否合乎佛法的標準;四諦,諦,意為真理或實在。即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八正道,即合乎
中國最早的寺院——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1900年,有中國佛教「祖庭」和「釋源」之稱)
正法的八種悟道途徑,為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十二因緣指的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和老死,一環套一環,順逆都互相緣生緣滅,故稱十二因緣;因果業報,是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三界六道,是佛教業報輪迴一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台山
說的主要內容,佛教認為,眾生由惑業之因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輪迴的果報,如同車輪之迴轉,永無止境,故稱輪迴;三十七道品,是指為追求智慧、獲得覺悟而進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分為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七個方面;涅槃,即為
大雁塔·陝西西安(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
滅、滅度等,是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和最高境界,一般指去除煩惱的精神境界,這是一種超越生死、永恆安樂的境界;密宗法義,密宗認為,佛教的其它教義是作為應化佛的釋迦牟尼對娑婆世界眾生所作為的教化,是顯教。惟有密宗的教義,是宣說佛自內證之境界以及奧妙之秘密法門。
釋迦牟尼佛坐像
(本文字及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及書籍,僅供交流參考,侵刪。感謝原作者![祈禱][祈禱][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