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我們旅遊時都參觀過不少寺廟,在大雄寶殿的內廊兩邊最先看到的是四座橫眉怒目,威風凜凜,身著甲胄,手執兵刃的金剛塑像。導遊告訴我們,這是護法的四大天王。我對佛教知之甚少,心中疑惑,四大天王怎麼沒有托塔天王?不求甚解的我自然也就讓這疑惑存疑了。
偶然遇到一位信佛的朋友,閑聊時給我講解,四大天王專司民間飽暖,每位的分工一個字分別是「風調雨順」。見我一臉惶惑,便為我詳解。
持國天王
手持寶劍的是持國天王,寶劍有鋒,他是專門司「風「的神。手持琵琶的是增長天王,琵琶要調弦,他是主管「調」的神。執傘的是廣目天王,傘蓋有護持的意思,他是專門司「雨」的神。最後一個手中持蛇的多聞天王,他主管的是「順」。
增長天王
聽了「詳解」,疑惑更甚,總覺牽強附會的成分居多。忽然悟到,這四大天王的職責分工,莫不是與女相觀音一樣,是由民間智慧融匯貫通而來?
廣目天王
於是查了些書籍資料。資料詳盡而無趣,不提。只說結論:佛度眾生,而信眾之外的苦難,要靠個人皈依來自救。你不自救,不皈依,解困之事便不在佛的職責之內。
多聞天王
看來宗教與國家、部族、集團都一樣,只解決內部問題,其他「化外之民"均在不理會之例。民間傳說的四大天王管理普天下風調雨順,顯然管得太多太寬。大約也是善良百姓們的一廂情願。
就像觀音菩薩本是男身,但中國百姓覺得如此慈悲,大愛普照像春風化雨般的神更像溫柔善良的女性,於是中國的觀音變成女相。這傳說進一步發展,說觀音百相,並不以真面示人。於是一個民間傳說最終圓滿了。
四大天王還讓我想起《封神榜》中的殷商四天王,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四兄弟。他們死後被姜子牙封神,封的正是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
至此,佛教護法金剛與民間傳說、演義小說渾然天成!這金剛不是外人兒,百姓因為熟悉更覺親切;傳教者因信眾增加而滿意,官府更因金剛尊者納入本土神祗系列而放心。
這就是中華民間文化巨大的融匯能量!它讓生自異域的佛教文化融入本土成為中土大乘佛教,並在演化中與儒、道文化相碰撞出更為中國的思想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