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1840一1959
相信人們看到過不少菩薩造型,幾乎都是一樣的表情:眼帘低垂,微微眯縫著雙眼。這有什麼奧妙嗎?跟站樁打坐有關係嗎?
不妨容我慢慢說來。
當今網路上出現千奇百怪的站樁打坐,彷彿站樁打坐可以包治百病?站樁打坐有百益而無一害?但不少人完全不了解站樁打坐的全面知識,不了解其利與弊,更甚者把打坐與睡覺與㝠想混為一談,憑空想像,胡編亂造許多站樁打坐成功體驗,其結果只會誤導他人,最終害人害己。
為正本清源,我義無反顧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人們對站樁打坐有個清醒的、正確的認識。
在我國古代有一養生名篇《食光長生法》,開篇兩句:囗食五穀以養命,目食光而長生……講到站樁、打坐,練功練拳時一定要有光,而有四種光源:曰、月、星、燭(油),而目食光的基本法則即是雙目下垂,微微眯縫雙眼,接引光線進入體內。
所以站樁要面向東方,在天色半明半暗之時,雙目下垂,微微眯縫雙眼,靜待紅日東升。當太陽出現的霎那,胸腔彷彿被映亮,亮點自下丹田發散開來,至印堂,淡淡的,柔和的,若明若暗,若虛若實,若真若幻。此時聲息全無,物我兩忘,進入胎息狀態,站樁幾個小時而渾無所覺。
所以,站樁沒有光是絕對不行的。
但一年四季並非每天都會紅日東升,也有不少陰雲密布,暗無天日,甚至風狂雨急的早晨,那麼,這種時候就不適宜野外站樁了,可以選擇室內盤腿靜坐。靜坐宜在寬厰寂靜的空屋進行,有面向東方或南方的門或窗,如果天色有燭光的亮度,則無需點燈;如果天色太暗,則須在距靜坐前方一丈開外的地面,點亮一盞燭光,此燈不宜放於高處,不要超過頭部。
也許人們疑問,為什麼要燭光?電燈光不行嗎?是的,電燈光不行,這是我的親身體驗。其中奧妙,相信高僧大德們可以解釋。
成功的靜坐是通宵達旦,整天整夜,即所謂之入定。但卻會在蠟炬燃盡,燭光熄滅之時突然中斷,使修鍊半途而廢。所以高僧入定,閉關修鍊,必定在靜室或山洞,安排好弟子守護,一防干擾,二防燈滅;其燈光源是蠟燭,或者菜籽油。
其實,站樁與打坐雖然姿態不同,但方法是一樣的,其目的也是一樣的,即是為了激活人體那分原始能量,即所謂之「真氣」,而成功者所能隱約感覺得到的真氣,其表現形式,就是那分隱隱約約,若真若幻,妙不可言的「光」。
而這分光,惟有通過正確的站樁、打坐獲取,一旦成功,只覺浩然之氣撐起頭顱,挺拔脊樑,同時明顯的精神百倍,力量過人,智力超群。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對這分光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無怨無悔。所以古代名賢大儒,豪傑金鋼,無不修身練氣,強健體魄。付諸於行動,即是站樁與打坐。
讀書人不會陌生程門立雪這個典故。據《宋史-揚時傳》,學者揚時拜訪當朝的大學問家程頤,對方正在打坐,揚不便干擾,侍立檐門下恭候,彼時大雪紛飛,一個時辰後揚得到接見,而地上積雪已達尺厚。
引自百度文庫
所以眼下不少人趕時髦追潮流,告別紅塵,離群素居,美其名曰做隱士,暗想尋仙訪道,實則追求那分光。但結果未必得償所願,更多大失所望,無功而返。因為緣可遇而不可求。誠如當代武術界的泰山北斗萬籟聲先生所言:師傳、環境、悟性,缺一不可。
萬籟聲先生當年主持中央國術館,學生成千上萬,但萬籟聲先生說:顧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
而牛毛與牛角的比例?何其形象生動。
所以我的領悟:為什麼菩薩不開眼,而總以站樁打坐的面目示人?無他,采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