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王陽明修心三法:心上修、舍中得、事上練

《法華經》有云:「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非菩薩也。亦復不得名聲聞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護法。外雖似忍,純行魔業。」

如果菩薩不懲罰惡人,令惡人敗壞正法,這時就連菩薩也成了惡魔。正義得以伸張,惡魔得以正法,就是最大的慈悲。不顯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如陽明先生所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菩薩心腸養心,用金剛手段謀事,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行之道。

1 懷菩薩心腸做人,心存善念

王陽明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面對的環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內心,境轉心不轉,這是煉心之道。

在王陽明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參加會試又一次落榜。其他考生髮現自己沒考上就開始嚎啕大哭,只有王陽明面無表情。大家還以為他太過傷心了,便都來安慰他,幫他打開心結。

但王陽明卻微微一笑說:「你們認為落榜是恥辱,我卻認為落榜動心才是最恥辱的。」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普通人就是哭嚎哀鳴,而真正有修養的人能淡定自若,泰然處之。

那如何才能做到這樣的「淡然」呢?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向內尋求定力,一個人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2 持金剛手段行事,堅毅果敢

心存善念是初心,但不意味著對所有人順從縱容無原則,真正的善要有鋒芒。善良帶鋒芒,必須要有金剛手段,遇惡人不妥協不退讓,對惡行有底線有力量。

用金剛手段行事,才能保護善良不受傷。《左傳》里有一個故事:鄭國的丞相子產得了重病,命不久矣。臨終時,子產對繼任者太叔說:「只有德行很好的人,才能夠用寬和的施政方法來使民眾信服;差一等的人最好用嚴厲的方法。」

太叔心地仁慈,不忍心嚴厲,便一直用寬和的方法施政。結果鄭國的盜賊越來越多,他們頻繁作惡。太叔後悔地說:「要是我聽子產的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於是,他出兵圍剿盜賊,把他們全部殲滅,才緩解了盜賊之患。

由此孔子總結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用寬厚來調節嚴厲,用嚴厲來調節寬厚。寬嚴並濟,國家才能和諧穩定。

陽明先生在剿滅南贛山賊流寇時,曾舉了這麼一個例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須去二人,然後八人得以安生。均之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殺二子?不得已也。」父母愛子之心是同等的,殺逆子(山賊)只為保護善子(良民)。如若一味寬厚,不僅是對逆子的縱容,更是對其他八子的傷害。

對於人而言,仁慈是本性。但光有仁慈還不夠,必須依靠獅子般的兇猛,嚴厲有威懾,善良才會真正發揮力量。

3 善亦有道,行之有度

米開朗基羅曾說:「對好人行善,會使他變得更好;對惡人行善,他就會變得更惡。」這就告訴我們,行善也要分人,要講方法,不能盲目施行愚善。

陽明先生在《告諭浰頭巢賊》中說過這麼一段話:「豈知我上人之心,無故殺一雞犬尚且不忍,況於人命關天,若輕易殺之……我每為爾等思念及此,輒至於終夜不能安寢,亦無非欲為爾等尋一生路。」

陽明先生一心向善,從不想傷害土匪,剿匪之前都在想著為土匪尋生路。但在最後,他也表明決心:「爾等若習性已成,難更改動,亦由爾等任意為之。吾南調兩廣之狼達,西調湖、湘之土兵,親率大軍圍爾巢穴,一年不盡至於兩年,兩年不盡至於三年。」

剿匪決心之堅毅,手段之果敢躍然紙上。因為他深知,菩薩心腸一定要有金剛手段護佑,一味的婦人之仁,只會讓惡人得寸進尺。陽明先生給了土匪兩個選擇,如若土匪棄惡從善,他便不再追究土匪過往之罪,把土匪當作良民對待。如若土匪惡習難改,他就一定會用鐵腕對待土匪。

陽明先生深諳複雜的人性,他樂於懷菩薩心腸待人,更勇於用金剛手段行事。對於我們做人行事亦是很好的啟發:面對眾生心懷善念,面對小人施以金剛手段,這是對自己的保護,更是對善良的保護。

願我們都能常懷善念,以菩薩心腸對人,去人之惡全人之善!亦能持金剛手段行事,胸懷大略,堅毅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