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先生講授〈心經〉》連載|潘麟先生簡介

潘麟先生,著名生命學家,印度德里大學佛教哲學與中印佛教史專業碩士,東方生命研究院院長,當代傑出的原創型學者和哲學家。先生年幼時即與聖學相契感通,日夜涵養於東方文化諸學派經典。及至成年,先生深感學問必須實踐方能致用,遂遠離家鄉,遍訪賢達,投師於當代多位賢能、大德、學者、思想家之門下,廣學博覽,艱苦實證,歷經磨難,融會貫通,集東方文化之大成於一身。

潘麟先生的代表著作有《家門沒上鎖》《皇冠瑜伽——從身心健康到生命覺醒》《〈大學〉廣義》《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瑜伽經〉直解》《以心傳心——潘麟先生講授皇冠瑜伽》《直指生命的真相——〈心經〉直解》《〈中庸〉心要》,英文著作有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2010年於印度出版發行)和Crown Yoga: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Life Awakening(2019年於美國出版發行),並撰有各類學術論文近百篇。

此外,先生是當代罕見的實證型學者,系千古絕學——皇冠瑜伽(心傳體系)、茶道(正宗禪茶體系)、禪舞(飛天舞體系)、獅子吼(梵音唱誦體系)、光明大圓滿(阿底瑜伽,虹身成就體系)等若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人。

先生是瑜伽行者,始終追求真修實證,早已習慣於離群索居,本欲終老於山林之間,因有感於時代巨變,文明中斷,舉世彷徨,方不避孤陋,開壇講學,培養人才,化民成俗,匡扶世風。


一、主 要 貢 獻

㈠創立新國學

2012年,出於對時代現狀的回應,潘麟先生撰寫了《新國學宣言》一文。在文中,潘麟先生總結了當今時代的頑疾,剖析了東方傳統文化為何沒有受到重視的深層原因,闡述了國學的含義和主要特徵等重大問題。

新國學之「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格局視角之新、見地內涵之新、傳承方法之新。

1.格局視角之新

新國學從世界的眼光和格局來理解東西方文化,認為東西方文化的關係如同般若智慧(即先天智慧,與生俱來,凡聖無二)和經驗智慧(後天智慧)的關係。東方文化側重於般若智慧,重視內在的生命實踐,最終發展出促進人類內解放的各門學問,如心性之學等;西方文化側重於經驗智慧,重視經驗智慧的積累和總結,最終發展出促進人類外解放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般若智慧和經驗智慧兩者之間的關係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少任意一個,人類文明文化都無法順利發展。由此可見,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關係並非是此消彼長、勢同水火,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般若智慧和經驗智慧的提出,圓滿解決了東西方文化長期存在的難題。

2.見地內涵之新

新國學的核心內涵是生命科學。在絕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東方無科學,因為科學就等於西方的自然科學。若以西方的自然科學為標準來衡量,東方的中醫、氣功、瑜伽、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等都不是科學,它們的生存權就會被剝奪,其後果非常嚴重。這種觀念已經被證明是極其偏狹和錯誤的。只要這種文化偏見不打破,弘揚東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東方文明就會成為空談。生命問題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問題,而以中印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在探索生命真相方面的努力足以成為一門媲美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問。研究生命外在的對象可以成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對生命本身的研究也可以成就一門學問——「生命科學」,如儒家「明明德」即是這樣的學問。現代學院派也有「生命科學」這一提法,但究其根本,實質上是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生命體科學」,並未進入生命問題的核心。唯有東方的學問才真正進入生命問題的核心,儒、釋、道、醫、易等皆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生命的真相。

3.傳承方法之新

新國學指出,東方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於道統傳承,而非表面意義上的學統傳承。道統是東方文化的靈魂,沒有道統的東方文化只剩下軀殼。道統傳承主要是通過師徒之間的生命傳承來實現的。近代以來,中華文明的道統中斷,學統也岌岌可危。若要復興東方文化,必須重拾道統,而道統的重建仰賴於尊師重道傳統的恢復。研究院正是以師徒授受的道統方式傳承東方傳統文化,經過數年的實踐,已經獲得了初步成效。

㈡豐富和發展了「新軸心時代」理論

自從德國歷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軸心時代」以來,中外思想家、哲學家、學者圍繞「軸心時代」作了大量的研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更加熱衷於對「新軸心時代」理論的討論,愈發渴望「新軸心時代」的到來。潘麟先生以深刻的洞見分析了其中緣由,從人類文明的走向高度賦予了「新軸心時代」理論以新的生命活力。

1.新軸心時代的原動力

結合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潘麟先生得出結論,人們之所以渴望「新軸心時代」,其表面原因在於精神危機、政治經濟危機、文化危機、哲學危機等。在重重危機面前,人們迫切希望開展精神變革。然而,這些危機只不過是外部因素,其核心原因根源於內部——源自個人及整個人類對生命成長和生命覺醒的渴望。如同我們的身體出生後,在DNA的驅動下進行持續性成長那樣,心智(生命)同樣存在著其內在的DNA,東方文化稱其為「本性」或曰「天性」。這個「本性」或「天性」可稱為心智(生命)的DNA。此DNA內含有強烈的意志,驅動著心智(生命)持續地成長,直至成熟和完美的狀態。此心智(生命)的內驅力,是個人、人類文明和歷史最根本、最持久的驅動力。在最根本、最持久的驅動力作用下,個人和人類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覺醒自己,通過持續否定之否定,最終實現終極關懷、終極覺醒。

實際上,個人乃至全人類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覺醒自己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曲折和徘徊。然而,人們對新軸心時代的關注、討論、期望和不同程度地積极參与和種種努力,預示著人類終將克服重重困難和危機,整體步入「大同世界」,或「共產主義」,或類似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

2.新軸心時代是佛性彰顯的時代

在東方文化中,將人類與生俱來的屬性稱為「心性」「自性」或「本性」,「本性」由三類屬性或曰三大層次屬性構成,即「獸性」「人性」和「佛性」。

所謂獸性即生物性,指人類雖然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動物而成為了有著反省意識的族群,但依然留存著大量的動物特性。軸心時代之前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史前歷史時期」「原始社會時期」或「原始文明時期」。原始文明時期所展現和彰顯的是人之本性中的獸性(生物性),即獸性(生物性)在此歷史時期佔據著主導地位。

所謂人性,即人的社會屬性和文化屬性之簡稱,是人類的族群與文化能和諧生存、持續發展的先天基礎。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就是人性不斷被彰顯和強化的過程。人類從原始文明時期進入軸心時代後,人性成功戰勝和超越了人之本性中的獸性(生物性),人性成為展現和彰顯的主角和主導,成為此後個人和全人類自覺追求和堅決捍衛的對象。這正是軸心時代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或許這也正是雅斯貝爾斯將軸心時代定為人類文明開端的原因。

所謂佛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超越性的簡稱。此超越性是對自己身心種種局限的全面升華與超越,是對獸性和人性的全面升華與超越,是對現象世界的全面升華與超越,是對自我和執著的全面升華與超越。超越性即是意識世界或曰生命世界的徹底彰顯和覺醒。新軸心時代是對軸心時代的否定和超越,從此,人類將進入佛性佔主導地位的時期。在新軸心時代里,獸性(生物性)和人性偶爾成為佔壓倒性優勢的主角,但佛性必然戰勝和超越獸性(生物性)和人性,並將掌控、限定、引導、含攝、提升、轉化、圓融獸性和人性。

3.新軸心時代是後宗教時代

鬼神及圍繞著鬼神建立起來的宗教體系、信仰體系等,是人類早期文明(原始文明和軸心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人類文明文化發展的早期階段曾經發揮過無比重要的價值。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軸心期,及此後的一兩千年里,宗教始終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宗教有著一定的歷史階段性和局限性,隨著人類文明文化的不斷發展,宗教開始滑向保守、落後、庸俗、腐朽和持續邊緣化,喪失了作為原始文明時期和軸心文明時期的第一驅動力作用,難以繼續引領人類文明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在新軸心時代之前,宗教佔主導地位,人類幾乎所有領域皆被深度地宗教化。但這一切將終結在新軸心時代門前。在新軸心時代到來後,人類將進入後宗教時代。其時,人類理性將獲得極大的伸展與彰顯,內在世界(或曰主體世界、生命世界)與外在世界(或曰客體世界、現象世界)統一於高度成熟的意識世界之中而貞定之、含攝之、超越之、圓融之,在此高度成熟的意識世界中呈現各自之終極真相;其時,人類將真正意義上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獲得身心兩方面的徹底覺醒與真正解放。


二、主要學術成果

自2012年以來,潘麟先生在公開講學的同時,筆耕不輟,先後撰寫了數百萬文字,並已由各家出版社出版。

㈠著作

《家門沒上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7月首次出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再版,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皇冠瑜伽——從身心健康到生命覺醒》,黃山書社2012年5月出版,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瑜伽經〉直解》,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直指生命的真相——〈心經〉直解》,現代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以心傳心——潘麟先生講授皇冠瑜伽》,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大學〉廣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五洲傳播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Sahni Publications(India)2010年出版。

Crown Yoga-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Life Awakening,美國學術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㈡部分論文

《新國學宣言》

《論尊師重道》

《論學統與道統》

《論藝術創作與生命覺醒》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究竟悟到什麼》

《生命科學與新軸心時代》


三、發起的大型活動

㈠覺醒中國·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

自2014年3月起,「覺醒中國·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陸續在全國20多個城市,如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青島、西安等地舉辦,普及國學,弘揚聖賢學問。學員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如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瑞士等。國學公益行首次從生命實踐的角度詮釋傳統文化經典,為國學的復興開啟了新思路。公益行所到之處,好評如潮。各大新聞媒體密切關注,廣泛報道。

2018年6月,第30場「覺醒中國·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在河南鄭州舉行。這也是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面授活動的收官之課。為擴大國學公益行活動的影響,滿足社會大眾對國學公益行之課程的學習需求,東方生命研究院將潘麟先生在公益行活動中的授課內容錄製成視頻,通過視頻版「覺醒中國·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的方式,繼續弘揚、傳播文化經典。

㈡生命與國學高峰論壇

生命與國學高峰論壇是由潘麟先生髮起的國際上唯一一個以建設、發展新國學體系為使命的高端學術平台,是這個時代先行者們發布原創思想的前沿高地,是當代哲學家、思想家、歷史學家和實修者所共有的交流平台。論壇堅持學術至上,海納百川,包容開放之原則,鼓勵與會嘉賓發表獨立見解,以促進思想交流、觀點碰撞,進而相互啟迪、共同提高。

論壇邀請眾多國內外在東方傳統文化領域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民間的有卓越成就的真修實證者,通過深入交流,交換觀點,切磋思想,共享研究成果,開啟人類文明新紀元。以此發掘、整理儒、佛、道、周易、瑜伽等東方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生命智慧,從學術的角度揭示文明的真諦,繼承軸心文明的成果,推動新國學體系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第一屆「生命與國學」高峰論壇嘉賓合影

第二屆「生命與國學」高峰論壇嘉賓合影

第三屆「生命與國學」高峰論壇嘉賓合影

四、參與的社會活動

2007年,為深度了解印度文明,潘麟先生零距離接觸印度,歷時五年,全面考察了印度的文化、歷史和習俗。

2009年,潘麟先生撰寫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一書,系統闡述了自己對整個東方文明的思考及研究結果。

2010年,潘麟先生接受印度健康與家庭福利部瑜伽與自然療法研究中央委員會的聘書,擔任瑜伽教授,專門從事瑜伽教學和學術研究。

2011年,創辦英漢雙語學術雜誌《東方瑜伽》。印度前總統A.P.J.Abdul Kalam曾為該雜誌發來親筆賀詞。《東方瑜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地瑜伽愛好者們的思想交流、經驗交流和學術交流,大大加深了中印友誼。

2013年8月8日,應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晶先生之邀請,潘麟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第949會議室作了一場題為《從OM到雪山獅子吼——兼論印度皇冠瑜伽的精神實質》的學術報告。

2014年夏,潘麟先生應邀錄製大型文化節目「東學西漸」,講授中國文化經典《大學》。

2015年3月,潘麟先生應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國學中心成立典禮。

2015年8月30日下午,潘麟先生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講授儒家經典《〈大學〉之為己之學》。「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是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科聯、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都市頻道合作舉辦的公益性文化節目。

2016年3月,潘麟先生就「東方文化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路徑選擇」這一主題接受了《剎那微刊》的專訪。

2016年4月15日—17日,潘麟先生應邀出席在河南洛陽舉辦的「海峽兩岸大學生命科學高峰論壇」,發表了題為《何為生命和生命教育》的主題演講。

2016年7月11日—12日,潘麟先生應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第九屆(2016)馮燊均國學研討會。

2016年10月29日—30日,潘麟先生應邀出席中國貴陽(修文)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暨「陽明心學·龍場論壇」,並發表了題為《陽明先生的龍場悟道究竟悟到了什麼》的主題演講。

2017年4月28日,潘麟先生接受了青島電視台《財經廣角》的專題採訪,就「覺醒中國·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的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橫渠四句」的深遠意義等與國學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解說。

2018年1月17日,基於十數年來潘麟先生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和民間友好關係作出的巨大貢獻與獲得的豐碩成果,印度駐中國廣州領事館領事P.V.瑪諾吉先生親切會見了潘麟先生。在會見中,P.V.瑪諾吉先生就潘麟先生為印中友好事業與文化交流所作的種種努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熱情的鼓勵。

2018年2月至3月,潘麟先生攜攝製組成員遠赴印度,拍攝大型人文紀錄片《行吟恆河》,向世人全面介紹印度的哲學、宗教、建築、藝術、歷史、民俗等,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度。

2018年8月17日上午,潘麟先生在北京出席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並發表題為《印度濕婆神的生命學意涵——對〈瑜伽經〉經文1.23—1.26的註解》的演講。大會期間,潘麟先生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就大會主題「學以成人」發表見解。

2018年9月11日,潘麟先生與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王傑先生做客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華語環球廣播環球華人節目,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這一話題接受了專訪。

本平台所有文章歡迎轉載,需註明出處:頭條號「生命之科學」。

更多精選文章、潘麟先生著作有聲書、公益視頻和課程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東方生命研究院。


本文來源:頭條號「生命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