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音不準確,一定要及時糾正!
如果一個人在語言方面有些某些障礙,勢必影響他與別人的交流與溝通,以及準確性或流利程度。患者也會因為心理障礙感覺有口難言,久而久之,往往會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降低自我評價,喪失許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信心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也將與成功失之交臂。
-01-
由於存在語言障礙,使孩子在學校里的表達機會減少,有疑不問,有話難言,不願與老師、同學的溝通,勢必影響學習與成績。更重要的是,由於信心不足,孩子在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方面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小孩的語言學習有一個基本過程,如1周歲以內孩子的發音一般是無意識或僅有簡單的單音,1~3歲後就能比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了。如果3歲時孩子的發音仍不清晰,甚至別人聽不懂,那就有問題了。吐字不清不是生理病變而是不正確的發音方法形成的,它是語感神經的失調。如受地區發音習慣的影響造成某些語音不正確,或是受父母和其他成人影響形成了錯誤發音,或者是過於嬌慣,說話時不認真咬字,時間久了形成壞習慣。
-02-
要糾正孩子的發音,首先要弄清楚他有哪些音發不清,是聽音不準確,還是不認真聽造成發音不準;是發音器官的某個部位動作不夠靈活,還是不會協調動作;是受周圍錯誤發音的影響,還是教法不當使他學不會正確發音。這樣才能針對性地糾正他的發音。
發音不清的原因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方法上的原因。比如,患者小時候沒有認真學習語言,或者受到周圍說話人的影響。
在發音時,舌頭該抬的不抬,該卷的不卷,而是一律放在上、下齒中間。如把「哥哥」說成「窩窩」和「多多」的聲音,就是由於發音方法不對所致。只要患者掌握了其聲母g的發音方法、部位、技巧,並反覆地練習就可正確的發出音。另一方面器質性原因,主要是指患者的發音器官或智力、聽力有毛病,大多數患者都是由於器質性的病變造成的,下面從語言的生理基礎上談器質性病對發音的影響。
-03-
即使是有些生理問題,也是可以通過訓練改進的。2-4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所以如果能在這個期間進行糾正,效果更好。兒童醫院的醫生和我說了一些家長可以使用的方法:
口腔肌肉的力量練習:
吹氣可以改善,比如讓孩子吹口哨,和孩子一起吹泡泡、吹氣比賽等等;使用吸管杯喝水,大家都會發現孩子小的時候口腔肌肉力量不夠是不會使用吸管的,所以吸管是練習口腔肌肉的一個好手段;咀嚼訓練,咬牙膠可以幫助建立下顎骨的力量。
糾正錯誤的發音習慣:
這是大部分孩子遇到的問題,因為沒被及時糾正,或者語言環境太複雜,錯誤模仿了發音。
首先,對照《發音表》,圈出孩子現在有問題的音素,從單音開始。
圖文來源: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