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對陌生人友善,對親人冷漠?馬歇爾博士教你非暴力溝通法!

我們總是對陌生人很客氣,畢恭畢敬,對最親密的人太苛刻,隨意發怒。這種結果就是導致親情一點點的流失,最後親人之間變得形同陌路。隨著網路的發展,這種低情商則代替為網路暴力,一言不合就惡言相向。

有趣的是,有時候大家更像是謙謙君子,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除非對方是自己的親人朋友,那麼肯定一點就著,不管網路上如何憤青、正義,但在現實中,差不多都是溫順的綿羊,為何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歪史以為,這就是低情商的一種表現。

這種低情商無處不在,表現出來的前提是我們的潛意識自動判斷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如果是陌生人,那麼環境可能不太安全,大腦會儘可能地鎮定,對於可能出現的衝突則能忍責任,如果對方是熟人,那麼理不直氣也壯,對他們不管是行為舉止還是語言溝通都是充斥著暴力。

顯然,我們並不是不會溝通,也不是不懂禮貌,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而在熟人圈子中刻意的逞強,在陌生人之間一位的退讓,這是先天性的自我保護行為,出發的前提是以自己安全為準則的。遺憾的是自己這樣未必能夠安全,一味忍讓不一定能夠換來陌生人的尊敬、對熟人逞強也無法讓朋友親人一再忍受你的惡言相向。

最終的結果就是熟人變成路人,陌生人得寸進尺。很多人的失敗就失敗在這裡,自以為是的意識,不受管控的思維和低情商的語言最終毀滅一個人的所有,這個人變得衝動、易怒、不好相處,慢慢孤僻、極端,陷入死循環。

這種狀況差不多所有人都有,不過優點人管控的比較好,也就是情商高,自制能力強,有的情商低,自制能力弱。惡言相向是因為我們說話缺乏耐心,溝通又沒有耐心,於是,簡單的溝通往往充滿了語言暴力,這一些暴力一經出現,就如同毒刺一樣刺向對方,有時候會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

既然語言暴力會給我的溝通帶來麻煩、交流障礙,那麼有沒有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如何平復思維,讓交流的時候以理智,友愛的情緒面對對方,自我消化負面情緒,抑或是,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來交流,相信這樣的氣氛就會好很多。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父母孩子這樣的場景,尤其是脾氣暴躁的父母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這一對簡直天敵,雙方都因為誤判形勢而互不相讓,爭來吵去的結果就是一頓胖揍結束,孩子受傷,父母暴怒,然而問題還沒有任何改變,該咋樣還是咋樣。

做父母未必想打孩子,未必不想以慈祥和藹的面目出現,孩子也想以一個懂事的面貌出現,結果呢,都背道而馳,導致兩方的關係越來越差,鴻溝越來越大,什麼原因造成的,他們不懂得溝通或者直接實施溝通冷暴力,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被這樣的的暴力溝通所傷害,沒有贏家。

作為父母應該示範、引導孩子如何正確溝通,應該做好的示範,而不是最壞的示範,先有不合格的父母,才有不合格的子女!他們根本不知道非暴力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會非暴力溝通,也不知道雙方坦誠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贏得對方的認同和支持,為子女家人營造一個好的溝通環境。

暴力方式溝通的根源,我們內心的寧靜被破壞了,心理不安全,於是以暴制暴,用暴力溝通維護和尋求內在的和平,這樣以暴制暴換來的內在和平是短暫的,是虛假的繁榮,這會帶來許多問題。這種現象是人類天生的反應,觀察小孩子,即使只會牙牙學語,要是感覺到自己受到威脅,就會以憤怒、甚至暴力的方式試圖遏止對方,這個和年齡沒有關係,即使實力弱小的人,也會有這樣的傾向,因為天生的,有時候是情不自禁的,不過這時候的暴力和憤怒只會招來麻煩。

既然暴力溝通會帶來如此麻煩,如何能去掉暴力溝通,或者說非暴力溝通?上世紀,就有人提出了非暴力溝通這個概念,它能夠指導我們的進行正常人際和溝通,用愛化解內心的創傷,用心且善意地與他人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給自己帶來足夠多的好處。

如何非暴力溝通?相信很多人會有黑人問號,啥非暴力溝通,只聽過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所謂的非暴力溝通就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文翻譯譯,又稱為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也是和善、友愛的溝通方式,這個概念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然後提出來,他通過自己的方法找到了和孩子暴力溝通的根源,很多時候都是不起眼、微乎其微的小細節,譬如父母的說話打斷,說話情緒過激,自以為是等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安定因素,他們為了自我保護,暴力溝通方式,或者是父母無法鎮定自我激怒,對孩子暴力相向。最終導致局面不可收拾。

根本上幫助孩子和父母解決溝通問題那就是非暴力溝通,在平時杜絕一些容易讓對方產生不安定情緒的小細節,設身處地,慢慢療愈我們內心深處因為暴力溝通而形成的傷痛,以關愛、友愛的語言交流溝通,構建健全的心智和正確的情感系統,消化掉負面情緒,緩解緊張的人際關係。進而以此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提升。

非暴力溝通核心是要深入自己的內心,重視內心的聲音,重視內在的需求,也可以幫助我們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對方。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充分發現對方的優點,不能一味地諷刺打擊,也有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逐漸改變自己,這樣才能達到高效溝通的要求。

馬歇爾·盧森堡提出非暴力溝通之後,就大受歡迎,後來整理成書,書名就叫《非暴力溝通》,因為此著作,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這本書提供具體的技巧幫助他人建立聯繫,使友愛互助成為現實。提高交流效率,適合各種年齡段的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