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五絕大戰天龍四絕,哪一方更強?金庸: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段位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若你自詡「武俠迷」,那一定聽過金庸的這十四部作品,而在多數人看來,金庸的巔峰之作無疑就是《天龍八部》與「雙鵰」。

嚴格來說,金庸的故事都通俗易懂,劇情本身自然沒有太多值得討論的空間,所以大部分讀者最津津樂道的,還要數書中角色強弱關係,尤其是「跨書論武」是爭議不斷。

(郭靖、蕭峰劇照)

比如《神鵰俠侶》中有「五絕」的說法,《天龍八部》中雖然沒有華山論劍,但讀者還是根據書中角色的表現總結出了「天龍四絕」,那麼天龍四絕若與神鵰五絕來上一場死斗,又會是哪一方笑到最後呢?

一、天龍四絕

《天龍八部》中的頂尖高手即是「一僧、二掛、三老、四絕」,其中那「四絕」指的即是蕭峰、蕭遠山、慕容博以及鳩摩智。

這四人之所以被列為四絕,是因為他們都有碾壓對手的表現。

蕭峰是在聚賢庄一戰大顯神威,被中原群雄圍攻的他是左右開弓,殺敗群雄,甚至有些對手都被他的兇狠嚇得萌生退意。

蕭遠山則是在當年的雁門關一戰封神,說是:「那遼人雙臂斜兜,不知用什麼擒拿手法,便奪到了我們兩位兄弟的兵刃,跟著一刺一劈,當場殺了二人。他有時從馬背上飛縱而下,有時又躍回馬背,兔起鶻落,行如鬼魅。不錯,他真如是個魔鬼化身,東邊一衝,殺了一人;西面這麼一轉,又殺了一人。只片刻之間,我們二十一人之中,已有十一個死在他手下,那十一人均是武林好手。」

(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劇照)

接著是慕容博,他幾次與蕭遠山交手,二人實力在伯仲之間。

至於鳩摩智,他先挑大理天龍寺,再斗嵩山少林寺,除了掃地僧,基本沒人敢說自己能穩贏他。

二、神鵰五絕

相對而言,神鵰五絕的名號來得更為直觀,因為他們是通過華山論劍得到了這稱號。

當然,有人可能要說了,「神鵰五絕」這名號的含金量不高,畢竟第三次華山論劍與前兩次論劍不同,這一次群雄並未實實在在的展開激斗,只是在談笑間就決選出了新一代的五絕。

這話倒是不假,但也得看具體的過程,是誰選出的五絕人選?答案正是前任五絕中的黃藥師、一燈大師,有這二老認證,新補位的三絕實力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其中「北俠」郭靖早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之時就已經擊敗過他師父洪七公以及岳父黃藥師,即便是在黃蓉制定的規則下,那也是贏了,再加上後來十多年的習武,他的實力又更上一層樓。

而楊過則是在得到神鵰的指引後,服食菩斯曲蛇膽,又與海潮對抗練就一身玄鐵劍法,後來更是自創黯然銷魂掌。

(楊過劇照)

至於周伯通,楊過與他在百花谷有過一戰,二人皆沒法拿下對方,可見實力是在伯仲之間,楊過成了五絕,他自然也配得上五絕的稱號。

如此看來,無論是天龍四絕還是神鵰五絕,他們都屬於是各自所處時代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了。

但同為天花板,亦有差距。

三、細節體現差距

有人可能要說了,神鵰五絕對上天龍四絕,這對比本就是不公平的,畢竟五絕一方多了一個人。

其實對於頂尖高手而言,多一個人少一個人的意義並不大,就好比前文提到的,蕭峰和蕭遠山都有以一敵多的表現,可見有時候人多未必是好事,反而會讓己方的進攻變得雜亂不堪,未必能以人多取勝。

所以單純的對比天龍四絕和神鵰五絕中單一角色的實力,即可讓他們分出勝負。

而要證明他們之間的強弱關係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天龍》與《神鵰》的世界觀是一致的,畢竟不同世界觀的故事是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的。

金庸在新修版小說中就打通了二者的世界觀,比如《射鵰英雄傳》中就有提到虛竹的大名:「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

(蕭峰劇照)

毋庸置疑,《天龍》與射鵰三部曲都處於同一個世界觀。

如此一來,要對比雙方的實力差距就很簡單了。

《神鵰俠侶》中,郭芙就說過這麼一句:「郭芙眼見丈夫身旁的士卒越來越少,一顆心不住的下沉,深知戰陣中千軍萬馬相鬥,若落了單被圍,武功再高也必無幸。

換言之,在神鵰群雄眼中,一個人要在萬軍叢中殺出重圍,是很困難的。

但對於天龍四絕而言,這卻並非難事。

(郭芙劇照)

比如書末的宋遼大戰中,段譽和虛竹就可以在萬軍叢中來去自如:「這時虛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傳,又練了靈鷲宮石壁上武學的秘奧,武功之高,實已到了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譽在得到鳩摩智的畢生修為後,內力之強,亦是震古爍今,他那「凌波微步」施展開來,遼軍將士如何阻攔得住?

而段譽和虛竹的武功尚不及蕭峰,那與蕭峰齊名的另外三人自然也同樣是比段譽、虛竹強的。

所以這裡不難得出結論,天龍四絕的實力是要高於神鵰五絕的,甚至可以說他們壓根不在一個段位。

這也符合金庸賦予《天龍八部》的細節設定,比如逍遙派的某些武功就明顯已經接近修仙的範疇了,天龍時代當是金庸筆下的武學巔峰時代。

那天龍四絕強於神鵰五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