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富貴命,還是窮人命,看「嘴」就行了

人的嘴,真的很神奇。

可以把好的說成壞的,也把壞的描述成好的,可以添油加醋,可以無中生有,可以激發怒火......可以損人,可以點贊。

毫無疑問,人的命運如何,一方面取決於命運本身的狀態,一方面在人的嘴裡。

若是你希望過富貴的的生活,那就口吐春風,拒絕一嘆窮三年。

01

犟嘴,自以為是。

總有一些人,習慣了一爭高下,並且自己一定要贏一局。

就是自己錯了,也要在嘴上贏回來。

也有一些時候,自己的認知很低,卻自以為是,總是習慣性反駁、抬杠。

有人說:「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聖人,急著要告訴所有人你的成績。」

把自己說成聖人的人,往往是很低級的人。真正的聖人,是很低調的,看透不說透,並且 保持平常心,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對的。

北宋的王安石,在慶曆元年六月,抵達京城,走進了科考場。

經過層層選拔,他得到了「解額」的資格,第二年又參加了禮部考試,得了第一名。

宋仁宗拿到王安石的試卷,看了看,覺得「孺子其朋」四個字,顯得狂妄了。言外之意,就是把宋仁宗當成了孺子,而王安石是一個老師。

宋仁宗不愉快地說:「此語忌,不可魁天下。」

於是,王安石被皇上刷下去,只得到第四名。

對於科考名次,王安石不以為然,也沒有抱怨一句話。當時的大臣王銍在《默記》里點贊王安石:「荊公氣量高大,視科第為何等事耶。」

當年,和王安石一起參加考試,還有一個才子,叫楊寘,信心滿滿地說:「我一定是第一名。」

楊寘聽說王安石第一,就憤憤不平,大聲喊:「不知哪個衛子,居然奪走我的狀元。」

後來,王安石被皇帝刷下去,楊寘成為了替補狀元。

可是過了幾百年,我們真正佩服的人,是王安石,楊寘這個名字,恐怕知道的人很少了吧。

嘴硬,不如有骨氣,能幹事,能為天下人謀福利。王安石推動變法,也就是如此。為大家活得富貴,自己就更加富貴了。

做人,不能沒有任何爭執,但是一定要懂得,爭其必然。爭有意義的事情,爭出真理來,而不是爭奪一些虛假的名聲,單純為一己私利。

02

貧嘴,低級趣味。

貧嘴,在字典上的 解釋是,人愛開玩笑,但讓對方不生氣。

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的玩笑,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過分的玩笑,比比皆是,不顧別人的感受。

北宋的文豪蘇軾,去了杭州做官,他的朋友佛印,也到杭州附近的寺院修行。

有一天,蘇軾和佛印一起打坐。

蘇軾問:「我像什麼呢?」

佛印說:「如佛。」

接著,佛印問:「我像什麼呢?」

蘇軾戲言:「如一堆牛糞。」

回到家,蘇軾告訴家人,說自己今天如何贏了佛印,太開心了。

家人問了情況,然後回應一句:「佛印說你如佛,是因為他的心中有佛;你說牛糞,是因為你的心中有牛糞。」

蘇軾醍醐灌頂,也為自己的戲言,懊惱不已。

說起貧嘴的人,我們立馬會想到一個詞語——油嘴滑舌。

什麼都要說圓滑一些,都要讓大家覺得好笑,殊不知,說出來的,都是黃段子,讓人很是厭惡。

當一個人用拍馬屁的語言去取悅人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變得特別虛偽,也低人一等。這是討好人,但是沒有得到好的關係。但凡有頭腦的人,都在拒絕捧殺行為。

如果一個人在嘴窮了,那麼他有吃有喝,都說不出一個道理,沒有什麼真正的喜氣,因此還是窮人。

03

管嘴,自律自強。

一個人連自己的嘴,都管不好,那就也管不好別的事情。

反過來看,能管好嘴的人,就能管好方方面面。

管好嘴,不是一句話不說,而是該說就說,不該說就不說,有分寸,講規矩,也注重禮節。

其一,少說,少是非。

在人多嘴雜的時候,人與人針鋒相對的時候,少說幾句,就證明自己冷靜下來了,能及時從麻煩之中退出去。

尤其人的氣頭上,你少說幾句,對方就不會持續生氣,就不會到肢體衝突的這一步。

對於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少說,也就是不介入人家的因果,不因為別人惹禍而連累自己。

其二,不說,是修養。

作家海明威說:「人一輩子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若你能常常閉嘴,那麼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和自己沒有關係了。並且你能作為旁觀者,去看透事情的真相,從而活得通透。

看看那些笑而不語,苦而不言的人,他們的修養很高了,並且能夠成為人群中更耀眼的人。

俗話說:「沉默是金,開口是銀。」

金子銀子都到自己身上了,那麼要富貴,就容易多了。

社交,評價社會,交流經驗,促進家庭和諧,都靠嘴,只要管好了,都會好起來。

成年人要記住,好的管嘴方式,就是降低音量,說「謝謝」,精準表達,面帶笑容,放下面子,不帶火氣等。

04

改變命運的東西很多,但是命運的樣子,往往是自己描繪出來的。

有人拿著一百塊錢,吃了一頓飯,說「真好」,幸福感就來了;有人說「一百塊錢,太少了」,悲哀感就來了。

學誠法師說過:「你嘴裡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世上最美好的,不一定是極致之美,而是帶著美好的心情去欣賞。

世上最大的富貴,不是什麼都有了,而是自己知足了。

從今往後,不管遭遇什麼,都好好吃飯,好好說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