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全職媽媽去買菜,豆角一根根挑白菜扒幾層,我:離心窮的人遠點

「別人都9毛,憑什麼給我算1塊,坐地漲價嗎?」

「你說憑什麼,有你這樣的嗎,那白菜你都扒了多少層了,我提醒你幾次了,都你這樣,我們不賠死!」

「那是因為你菜不好,不能吃的我買回家幹嘛。」

芬姐跟菜販爭論著,兩人誰也不讓誰。

最終芬姐沒有理會菜販的不滿,還是按照8毛的價格結的帳。

菜販也不願意跟芬姐為這事再扯皮,最終扔下句:「我菜不好,你以後別上我這買菜來了,回回都這樣。」

芬姐是全職寶媽,她老公跟我老公一個單位,每月5000+收入,家裡一個兒子,目前高中。

芬姐常跟我抱怨錢不夠花的,想找個活干。

我就留心哪有招工的就告訴她。

但是她不是嫌時間上不對付,就是嫌活太累,要不就是離家太遠,管的太嚴......

時間一長,我發現,人家可能就是這麼一說,並不是真的想去工作,是我手伸的太長了。

於是,我也趕緊收回了自己的自作多情。

其實孩子小時候,一家三口的花銷還是可控的,她老公那點薪水,支撐一家吃喝拉撒,只要沒有大問題,應該也不是難事。

但是現在高中了,一下子多出的各種費用,僅靠一個人的工資,是根本支撐不起來的。

我有心勸說芬姐打份工,哪怕給孩子掙個補課費呢。

但又自知,都是成年人了,我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別人,對別人的生活方式指手劃腳。

除非人家需要什麼幫助,並主動提出來,而你又能力所能及。

那麼這樣的付出才是兩情相悅,才是有價值的。

否則都是自作多情。

那天芬姐約我去早市買菜。

早市上的菜品種齊全,新鮮、而且價格比其他地方都便宜。

但缺點是離我們的小區太遠,而且人太多了。

我是嫌麻煩,所以通常就近在我們小區門口的菜店裡隨便買點。

那天芬姐約了,我本不想去的,但不好拂了她,就應下了。

芬姐溜菜市場並不像我一樣,只要一個菜攤有,就在一個攤上都搞定了。

她會細細的選,比品質,比價格後再決定在哪家買。

而我只是看菜的品質,因為好壞之間其實也差不了多少錢,我個人覺得省這塊八毛的沒有意義,尤其還是入口的東西。

其實貨比三家並不是問題,問題是芬姐在買菜過程中細緻的苛刻。

她挑選豆角時會一根根的挑,可在我看來,那一堆碼的整整齊齊的豆角,看上去個個都挺順溜的,實在是沒必要這樣浪費時間。

買大蔥時,她仔細挑了幾棵粗壯的,然後一把齊根把蔥葉薅了下去,隨手扔在了一邊,又扒了一層蔥皮,這才放到了稱上。

這時菜販已經向我們這邊狠狠的丟了幾個白眼了。

我生怕老闆說點什麼出來,好在人家只是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我私下裡把剛才看到的情景說給芬姐,是想提醒她,以後別扒的那麼乾淨了,也得讓人家掙點。

「那蔥葉子回家不也是扔嗎,我花錢買它幹嘛,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

我只能無語了。

接著就是買白菜。

白菜看著挺好的,她拿起這棵看看,又拿起那棵比比,終於選好一棵後,又故伎重演。

那白菜只是拿放時磕壞了點皮,結果她扒了一層,又一層,一共扒了三層。

但這個攤主可沒有那麼好說話了,這不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周圍人不少,已經有人投來了獵奇的目光。

我生怕她再跟人家矯情,趕緊拉著她走了。

本來那天我的菜早就買好了,但跟著她又多轉了一個來小時。

說實話有這個時間,我用來碼字的話,多了不敢說,至少一天的菜錢出來了。

我知道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其他的生錢之道,那麼想辦法省錢,那也是一條生錢之道。

只是覺得與其玩命的扣錢,不如另闢蹊徑。

但你要明白,掙錢就沒有容易的,不論是誰。

沒有人不喜歡錢,凡是說沒有物質慾望的人,那都是因為他沒有錢。

好的東西,好的風景,甚至好的人,都需要錢,而且都很貴。

錢可以鋪路,可以安人心,可以壯人膽,可以愉悅身心、可以強身健體,甚至可以買來尊嚴,可以治癒一切矯情。

所以與其扣扣搜搜的省,不如甩開膀子干,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