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我檢測出HIV陽性了,我還能生出健康的寶寶嗎?」
「看到檢測報告我都懵了,我的孩子要怎麼辦......」
你知道什麼是「艾梅乙」嗎?
「艾梅乙」是對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種疾病的簡稱。
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簡稱為AIDS,是由於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破壞,繼發多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一種嚴重傳染病,病死率極高。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傳染性強,可通過血液引起人體多系統多臟器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乙肝又稱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後所引起的一種最為常見的傳染性肝病。
「艾梅乙」可通過母嬰傳播?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均有可能通過血液、性接觸及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又稱母嬰垂直傳播,是指病原體在母親懷孕、分娩的各個時期通過胎盤、產道及哺乳等途徑傳播給胎兒或嬰兒,導致胎兒或嬰兒感染的過程。
孕產婦感染艾滋病病毒後,可能會造成胎兒生長發育受限、早產、胎死宮內等不良妊娠結局,出生的孩子還可能成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孕產婦感染梅毒螺旋體後,可能發生自然流產、死產、胎兒水腫、胎兒生長受限、圍產兒死亡、新生兒窒息等,孩子還可能是先天性梅毒患兒。
通過母嬰傳播感染乙肝病毒的孩子百分之九十會發展成為慢性HBV感染,可導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
如何預防「艾梅乙」的母嬰傳播?
確診HIV感染的孕產婦,在醫生指導下,儘早通過抗艾滋病病毒藥物治療、安全助產服務、合理餵養的方式、新生兒出生後6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有效地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確診梅毒感染的孕產婦,應及時接受梅毒規範治療並在治療後定期複查,新生兒出生時接受苄星青黴素預防性治療,梅毒母嬰傳播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確診乙肝感染的孕產婦,在醫生的評估下接受必要的抗病毒治療和疾病監測。乙肝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內儘早接種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目前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最有效的途徑。
「艾梅乙」產婦可採取何種餵養方式?
艾滋病產婦:提倡人工餵養,避免母乳餵養,杜絕混合餵養。
梅毒感染產婦:在孕產婦及所生嬰兒接受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正規治療干預的同時,可以實行母乳餵養。如果乳房、乳暈上有梅毒瘡或者破損傷口,要暫停母乳餵養,採取人工餵養。
乙肝產婦:新生兒在出生後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後(獲得雙重免疫保護作用)可進行母乳餵養。餵養前先洗手,用溫熱的乾淨毛巾輕擦拭乳頭後再給嬰兒餵奶。母親乳頭破裂、出血、伴有漿液性滲出或嬰兒口腔有潰瘍時,可暫停母乳餵養。嬰兒和母親的用品要分開,嬰兒要有獨立的毛巾、臉盆、喝水用的杯子,嬰兒要定期進行乙肝抗原抗體檢測。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陳麗萍: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主要從事新生兒疑難、危重症的救治。擅長新生兒呼吸急救、早產兒綜合管理、嚴重感染性疾病診治、新生兒外科疾病圍手術期管理等。
李琳:NICU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擅長新生兒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重疾病的診治,在新生兒呼吸循環衰竭管理、早產兒管理及新生兒外科疾病圍手術期的診斷和管理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王巧芳:副主任醫師,擅長新生兒危重症急救、早產兒救治和營養管理、早產兒隨訪等。
喻聰:NICU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擅長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診治,尤其在新生兒呼吸管理,營養管理,新生兒危重症救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鄧傑:副主任醫師,擅長新生兒危重症,新生兒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作者:江西省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李琳
通訊員:羅英 魏美娟
編輯:黃萌楣
審校:謝濤
核發:戴利紅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