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茶人小談
「立」,是開始之意,「秋」,意為禾穀成熟。這也是在告訴我們,進入立秋,就要準備開始秋收了,立秋節氣,在民間自古以來就相當的重視,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俗語,比如 「六月秋趕死牛,七月秋慢悠悠」,今年是典型的六月秋,那這個「趕死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六月秋和七月秋如何進行判定?
它主要是說立秋的一個時間,如果立秋出現在農曆的六月,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這一年稱之為六月秋,如果立秋的時間出現在七月,那麼就可以把它稱之為七月秋。
之所以有這個說法,在於農曆的紀年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國家現在使用的是兩種曆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曆和陽曆,農曆是以月亮的運動軌跡來制定的,大月有30天,小月29天,一年有354天,而陽曆則是以太陽的運動規律來制定的,大月是31天,小月30天,一年有365天,兩者相差11天,為了置正它們的時間差,曆法學家們採用三年多閏一次月的做法來置正時間。
當出現閏月的情況,那麼立秋的時間自然也就不一樣了,今年是閏二月,這樣一來立秋的時間相對來講就要早一些,因為通常情況下,我們遇到的都是七月秋。
六月秋趕死牛,什麼是趕死牛?
六月秋,指的是立秋的時間在農曆的六月,今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在農曆的六月廿二,所以今年是六月秋,趕,我們可以理解為追趕,趕死牛,意味著很忙碌,地里的莊稼要快速收穫回來,同時也要重新的播種。
簡而言之,六月立秋將會是一個忙碌的秋季,因為這個時候作物已經成熟,要把它收穫回家,同時還要注意,種下茬秋後農作物,如果播種晚了,天氣變冷,將會影響到下一茬作物的正常生長,這樣容易出現減產。
從這句俗語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它是一個早秋,早秋的話,人們怕天氣涼的比較快,還來不及播種就天涼了,此時家裡的老牛,也都給累壞了,不僅要馬不停蹄的搬運莊稼,同時還要下地耕田種接茬作物。在民間也一直有句老話叫:「秋到莊稼老」,既然立秋了,那麼就要趕緊收割農作物了。
七月秋慢悠悠啥意思?
如果農曆的七月出現立秋的話,那麼庄稼人倒不用過多的擔心,此時立秋,屬於秋季的正常年份,到了立秋之後,天氣還不一定會變涼,會熱一段的時間,甚至還要警惕秋老虎發威。尤其是南方,至少要到中秋節過後,氣溫才會慢慢降低,所以七月立秋就不必那麼忙了。
所以說七月秋慢悠悠,其實指的就是農作物不需要過多的擔心,因為天氣炎熱的時間還有一段時間,我們正常採收就可以了,早播種還是晚播種,最後影響都不大。
總之,「六月秋趕死牛,七月秋慢悠悠」,這句農諺對於我們今天從事農業生產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如果是六月立秋的話,要提前做好秋後作物的播種工作,如果是七月立秋的話,代表著涼得晚,慢點種也無妨,因為還會熱一段時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