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自閉症兒童,讓「來自星星的孩子」,享受更多關愛

「來自星星的孩子」,初聽會覺得很有詩意,因為星星代表著浪漫和光芒。可是真正了解這群孩子後,又會無比的心疼。尤其是為人父母之後,只要聽到「星星的孩子」,就會忍不住的想要掉眼淚。

說到這裡,很多不明就裡的父母,肯定特別好奇:什麼是來自星星的孩子呢?說到底,就是一群生病的孩子,他們都是「自閉症」患者。從小到大,他們過著「孤獨」的生活,身上有太多常人難以理解的做法。

走進自閉症兒童,了解他們的真實世界

自閉症,也被叫做孤獨症,大多表現在社交方面。

大多數自閉症孩子,他們不願開口說話,也不願跟人有眼神交流。哪怕是在嬰幼兒時期,面對別人的示好,都會下意識的迴避。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太多的興趣愛好,最怕的就是與人接觸。

到了幼兒階段,孩子不能和同齡人建立關係,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朋友,也沒有快樂,更沒有所謂的分享欲。步入社會,依舊無法正常社交,當然也不會調整自己的行為,一輩子都活在孤獨中。

直到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找到自閉症的病因,所以沒辦法做到系統的預防。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孕期保持心情開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了,孕媽媽在懷孕之後,一定要注重身體健康,千萬不可隨意用藥。

準確的說,自閉症就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神經發育障礙。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普遍不高,社交能力更是低得可怕。甚至,還有一部分嚴重的孩子,他們連生活都沒辦法自理,是父母「甜蜜的負擔」。

雖說醫學越來越發達,但是確診自閉症的孩子,卻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自閉症患者,每年正在以20萬的速度增長。可想而知,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因為人口生長率在不斷下降。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若是孩子光有社交障礙也就罷了,最起碼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安靜、健康且幸福的生活。可問題是,很多孩子會出現「自殘」的行為,他們會突然傷害自己,用儘力氣去撞牆,一點都不知道疼。

自閉症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太苦了,除了陪在身邊的父母和至親,再無其他。因為缺乏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他們難免會被排斥、歧視。所以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更加敏感,對這個社會也充滿了畏懼。

為了讓大家了解自閉症兒童,每年的4月2日,成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目的,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這個特殊群體,給他們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當然,最重要的是: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自閉症孩子。

如何跟自閉症孩子相處,這些原則要早知道

1、投其所好

想要跟他們友好相處,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投其所好」,在日常陪伴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以此來激發她的注意力。研究發現:自閉症孩子只是社交有些障礙,但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視覺思考能力,一點都不差。

2、簡單溝通

因為平時很好跟別人交流,所以自閉症孩子的溝通能力不是很強,相對簡單的語言和溝通方式,他們才聽得懂。多一點耐心,用相對簡潔的語言像他們解釋,必要的時候可以多重複即便,加強孩子的印象。

3、善於鼓勵

就算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孤獨症」,但在多年的生活經歷中,孩子也能聽懂簡單的「好賴話」。給他們多一些的鼓勵,會發現孩子也會慢慢的進步,鼓勵他們開口說話、鼓勵他們社交、鼓勵……

4、創造環境

要給自閉症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和社交條件,父母要多一點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在乎。要知道,他們只是不太懂得交流,並非不願意交流。只要父母足夠耐心,孩子潛在的能力,都會被激發出來。

5、順其自然

不管孩子的表現到底是怎樣,永遠保持「不強求」的育兒理念,不把焦慮的思想傳遞給他們。孩子已經很難了,若是父母還綳著臉,或經常生氣,那他們的情況肯定會更糟糕。

寫在最後:理解自閉症孩子的沉默,以及他們偶爾的自我傷害行為,因為不懂得溝通和表達,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好在,自閉症並非「無藥可救」的頑疾,只要後期的干預措施到位,都能看到孩子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