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三十這天早上的五點二十四分多,太陽黃經到達零度,北斗的斗柄指向正東卯位,春分節氣也就到了。
春分平分陰陽也平分晝夜,是個特別重要的節氣,老人說「春分有三兆,災荒少不了」,分別指的是啥呢?
春分節氣的特點
「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這是清代宋琬的《春日田家》,詩里寫的正是春分節氣時農家生活的景象。春分,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分」的意思是一分為二。
春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過了春分,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於是白天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
春季的少陽木氣從立春開始顯現,到春分節氣時到達最強,同時夏火初生。春分過後,夏火生長、春木減弱,一直到夏至時夏火顯現、春木隱藏,於是大地進入夏季。
漢代《春秋繁露》里說: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節氣,正是大地上楊柳青青,小麥拔節,鳥語花香,萬物蓬勃生長的時候,當然也是夏火萌出,春木減弱的開端。這時的天氣狀態,對後來的情況會有相當準確的預示。
春分三兆,災荒難逃
1·晴朗無雨
老話說「春分麥起身,雨水貴如金」,春分節氣正是春雨貴如油的時候,這時自然界萬物都在蓬勃生長,田裡的麥子也已完成返青,開始拔節孕穗。
如果這時候雨水充足、天氣溫暖,麥子的小穗會分化得比較好,小穗多就是「麥山」多,麥山多自然收成就好,所以這一時期就是農家說的「小麥胎里富」關鍵階段。
如果這時候天氣乾旱少雨,麥子會因為不能充分吸收養分和水分,而導致「麥胎飢貧」。這時小穗分化不好,收穫時顆粒自然就少。
所以農諺里說「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是災年」「春分無雨莫耕田,秋分無雨莫種園」古籍《萬寶全書》里也說:春分日,東有青雲,宜麥;無雲,萬物不成。
2·春分有霜
古籍中,春分節氣的三種物候分別是: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玄鳥就是燕子,古人認為「玄鳥司分」,燕子感覺到大地上陽氣強旺便會回歸。
《月令七十二集候解》中也解釋:時至此四陽漸盛,雷乃發聲;電,陽光也。意思是雷和電都是大地上陽氣強旺的標誌,也是萬物蓬勃生長的標誌。
而霜卻剛好相反,它是大地上陰氣盛的標誌。古籍《考異郵》里解釋:霜者,陰之精,冬令也,四時相代,以霜收殺,物以終也。稱霜是寒冷的象徵,也是大地草木枯萎的前兆。
如果春分節氣還有霜,那就只能說明此時大地上陽氣被壓制難出,氣溫一直低而不升,這不但對作物不昨,對人也不友好。
正像諺語中所說「春分前後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春分見霜,必有饑荒」。
3·春分見冰雪
前兩天一些地方突然大雪紛飛、氣溫驟降,雖然有人這是「浪漫」,是「桃花雪」「櫻花雪」等,但對於農家來說,這並不是好事。
此時,果木大多正在開花孕果,一場雪就把花朵打落,或者使其授粉無法完成;田裡的莊稼剛剛舒展開長,降溫、冰雪會影響其生長和育穗,最終造成減產,正像古籍中講「水以春冰,其歲不成」。
《漢書·五行志》中說:陽強下不通,陰弛上不達,故雨而木為冰。這時見冰雪是陰陽失度、時寒過節的標誌。
老話說「冬雪是被,春雪是鬼」「春雨似油貴,春雪比蛇毒」「春雪填滿溝,農田要減收」等,不該下雪的時候下雪,不該有冰的時候有冰,都是田中減產歉收的前兆。
今年春分節氣和春社是同一天,又遇上二月晦日,春分、春社都包含下雨的力量,但晦日有雨卻又傷物。兩種力量相對,是下也不好不下也不好。
雖然今年的春分比較特殊,但還是希望不要出現這三種異常的天氣,希望今年是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