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覺醒》育兒好書金句摘錄,建議收藏

《父母的覺醒 1》這本書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薩巴瑞博士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幫助很多人後根據實踐經驗總結髮表的作品。

書裡面的很多觀點很新穎,也很受用。想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建議收藏,有空的時候看看。

這本書看完很久了,想分享一點什麼,但是始終沒有找到突破點,乾脆就把文章中個人認為比較有用的句子摘錄出來,希望給各位父母一些幫助。

如果父母能夠接受自己的局限性與不完美,孩子也會坦然接受自身的一切,從容地做真實的自己。

如果我們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美,就等於為孩子做了件好事,向他們透露出寬容的信息。

只有徹底肯定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我們才能抓住為人父母的精神要領。

我們會無意識地教導他們如何與我們未曾解決的恐懼,我們對空虛的抵觸以及我們忘卻的謊言相處。

生活本身無所謂好與壞,它是中性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力量選擇一種方式去解讀自己的生活,這種方式極大地影響著生活經歷的性質。

幼兒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戰無不勝的,他們的潛能也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對孩子的態度越靈活寬鬆,他們就越有可能同我們保持親密關係。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所擁有的物質財富。

我們要明白自己的平凡無奇,但又能欣賞其中的美好。

父母應該保持耐心,不強迫孩子參加各種活動,也不著急給他們灌輸各種知識。孩子心靈中固有的智慧會引導他們選擇自己的命運。

父母只有守住本真而不去計較做了多少事,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受外在因素左右,才能使親子關係不受焦慮和變故的干擾。

外部世界滋養著內在世界,內在世界也反饋著外部世界。

孩子不會永遠守在我們身邊,他們遲早要過自己的生活。

年幼的孩子尤其善於在每一寸光陰中不斷地發現自我。他們天生具備膽量,能夠涉入生活的激流,隨機應變。

我們之所以如此強烈地希望孩子獲得成功,是因為我們渴求從他們身上獲得一種被承認的感覺。

當孩子發現父母從不刻意追求什麼,活得真實而純粹,他們也會發展出同樣的心理素質。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大膽冒險,並告訴他們,努力嘗試的渴望比掌握某種技能更加重要,坦然面對自己的局限比執著於完美更加重要。

成功的感覺來自內心而取決於外在的標準。--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都不重要,所以我從來不會對成績單心懷恐懼。

教會孩子進入豐富的內心獲取力量並找到目標的最深刻方式,莫過於我們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

如果我們不把自身的快樂之源建立在孩子身上,而懂得從別處找尋快樂,就會將他們解放出來,使他們忠於真實的自己。

鼓勵孩子安靜地獨處將會大有裨益,這樣他們就能學會在無人交談的情況下獲得安寧。

擁有可以棲息的家,擁有可口的食物,擁有強健的身體,擁有朋友與家人的陪伴,擁有大自然的美景。

我們要懂得感謝生命中的一切饋贈和教益,它們讓我們變得更充實,從而能更好地表達自己心中滿滿的愛意。

我們必須觀察他們的身體,包括他們的體態,情緒、精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清醒地感知他們的狀態。

我們只是純粹地相處----吃東西、遊戲、閱讀、聊天。這是單純樸素的一個小時,它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飽滿充實。

我們要用智慧鼓勵孩子去感覺自己的一切情緒波動,然後通過合適的渠道表達出來。

我不知道,不過咱們可以一起尋找答案。

提出問題的本事,甚至比回答問題還要厲害。這樣他們就會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們要重視孩子重視提問,這相當於告訴他們想像力是多麼神奇的力量。

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麻煩都可以轉化為精神與情感上的財富。

父母應該學會從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發掘他們的善良動機,使孩子相信自己天性中的美好,並保持嘗試的勇氣與熱情。

鼓勵孩子面對自己的錯誤,可以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與局限,勇敢地繼續向前。

孩子之所以會欺負人,是由於自己心裡有痛楚。而將欺負升級為暴力,則是由於施暴者心裡埋葬著很深的羞辱感,唯有將痛楚轉嫁於人才能獲得解脫。

由於他們同自己最真實的美德產生了斷裂,所以就會轉而攻擊他人的美德。

換句話說,青年人的暴力源於幼年時的遭遇,源於長幼互動關係。當孩子不再需要承受來自父母的責備與痛苦,也就不再需要將情緒宣洩給他人了。

當一個孩子錯誤的時候,如果能夠得到尊重,如果他的感受能夠得到保護,他自己染就不會轉而羞辱他人。


生活中的麻煩總是可以轉化為精神和情感上的財富。

鼓勵孩子面對自己的錯誤,可以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與局限。

富有覺悟的紀律約束不是父母同孩子之間的對立,而是一種循環式的動態關係。

如果孩子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的身心就會尋找其他途徑。一旦同自己的內心世界割裂,他們就會受到驅使,到別的地方去尋找「失落的碎片」。這就很有可能導致自我破壞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當孩子表現得過分粘人或叛逆,開始偷竊,割傷自己,不肯洗澡,逃學等,就預示著他們在情感上有所缺失。

孩子的行為絕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有著潛在的心理原因。我們的責任就是去發現它。

問題少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們的問題是被壓制的真實與虛假的承諾長久作用的結果。


遇見好書,遇見更好的自己,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教導。

封面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權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