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示弱,是婚姻家庭和親子教育解決問題的制勝法寶

人們總是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大家都明白。

但是為什麼呢?

王陽明講「知行合一」,很多人如果深入了解過就會知道。

很多道理都知道也懂得,但是沒有去做,沒有去實踐。

有些人不懂得道理,所以他就一味地傻做蠻幹。

兩種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們講知行合一才能達到更好的境界。

比如在婚姻當中,兩個性格都比較火爆的人總愛經常吵架,而且一定要吵個你死我活,你勝我敗,其實你說有必要嗎?

戰火一旦燒起來就會很難熄滅,所以一定有一方做出忍讓做出讓步,做出示弱的姿態偃旗息鼓,那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又比如親子關係當中,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永遠是對的,永遠是在指責孩子是錯的,孩子又笨又蠢,那麼孩子就喪失了信心,沒有跟你對話的慾望。

孩子被貼了標籤,也沒有自信,快活不起來。

這樣的結果對家長來說是好的嗎?應該是得不償失吧。

所以在親子關係當中,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或者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懂得適當地表現一下自己的弱點,哪怕是假裝自己不懂都好,讓孩子當一回老師。

讓他給我們講解一下問題,那麼就會提升孩子的自信,他會特別認真對待自己的作業。因為他要給大人來講,他自己會非常認真去檢查,去講,孩子就會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

這就是反方向的作用。生孩子的自信心多給孩子機會去表現自己,大人適當示弱。你會發現這比罵孩子強多了。而且孩子會慢慢很自覺。

不管孩子還是大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別人的表揚。如果一直被別人家批評,那還有什麼自信呢?

很多時候,非要站在制高點上去批評別人,找到自己內心的一種榮耀,一種虛榮感的滿足,其實是很傷人的。

如果我們示弱了,成全了別人的自信,然後找個台階下,你會發現相互之間的氣氛緩和了很多,自然而然問題得到了解決。

生活中不是東風壓到西風,也不是西風壓到東風,更不是你死我活,你贏我輸。

生活需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更需要相互成全。

愛人開心,你也會開心。

孩子快樂,你也會快樂。

你能做到嗎?願意去學習並運用這個方法嗎?期待你在婚姻家庭和親子教育中有更好的收穫。


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