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故事 | 建德諾亞舟幼兒園大二班科學小課堂《我的指紋》
指紋,是人類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它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小朋友們對指紋的好奇從小就有,直到看到爸爸媽媽用指紋解鎖手機,而自己的小手指卻做不到時,這種好奇就達到了頂峰。
為了幫助孩子認識指紋,探索指紋的特點及作用,培養孩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建德諾亞舟幼兒園大二班特開展了《我的指紋》科學探索小課堂,一起來看看吧!
0 1:認識指紋
「老師老師,為什麼我爸爸媽媽可以用指紋打開手機,我卻不行呢?」
「上周媽媽帶我去辦身份證了,警察阿姨給我錄了指紋,為什麼要錄指紋呢?」
「我發現家裡有一盒印泥,爸爸媽媽每次簽字的時候都會把手塗上印泥,按在紙上,這是為什麼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先來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吧,親愛的小朋友們,拿起放大鏡,看看你的指紋長什麼樣?
如果覺得不夠清晰,那就再拿出彩色印泥,給指紋塗上顏色,再印在白紙上,這樣就非常明顯啦!
當指紋清晰地印在紙上,小朋友們既興奮又疑惑:原來我的指紋長這樣?咦~為什麼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長得都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
先別著急寶貝們,讓我們把各自的指紋畫出來後,再來解密吧~
02:指紋再創作
小朋友們一邊觀察,一邊在卡紙上畫出了自己的指紋形狀。沒想到指紋有這麼多形狀!
原來,它的形狀是皮下組織對指肚表皮頂壓方向的不同造就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03:指紋作畫
卡紙上五顏六色的指紋,激發了小朋友們的作畫興趣。看!這些圓圓的指紋像不像一隻小昆蟲,或者一個小小的身體?!
接下來,孩子們拿起畫筆,在自己的指紋旁,盡情揮灑著靈感~
特別的指紋畫完成了,而我們的探索還在繼續……
指紋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標誌和印記,關於指紋的探索和學習還在繼續,期待我們的新發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