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可玩故事:是孩子"同甘共苦"的陪伴者更是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樑

大家好,我是Maco。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美可玩故事服務號

熟悉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是一隻採用藍綠色、金黃色和潔白色相結合搭配的小恐龍。

為什麼會使用這麼多種顏色呢?

因為Maco認為,越完整的世界觀設定越能讓我的形象生動化,也更能吸引人。

藍綠色代表了我國蔚藍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金黃色代表溫暖的陽光,白色則象徵著孩子們純潔的心靈。

而我的中文名字叫「美可」,「美」字代表孩子們內心裡嚮往的美好,「可」字則代表著孩子可愛的形象和可貴的童年時光。

知道了我的形象和名字的由來,是不是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我為你們構建的美好的生活畫面呢:

可愛的孩子們在可貴的童年時光里,奔跑在蔚藍的天空下,翱翔在清澈的湖水中,享受著陽光的溫暖,向全世界展示著純潔的心靈。

可能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在我的人格化里,交叉進行著兩種角色的反覆轉換:既是與孩子「同苦同樂同思考」的陪伴者,也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思想傳遞者。

怎麼理解我的這兩種角色的轉換呢?

今天,我先講一講作為陪伴者是如何跟小夥伴們「同甘共苦」的,至於「思想的傳遞者」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做詳細介紹。

接下來,講一講作為「陪伴者」,Maco是如何幫助小夥伴們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但是經常會忽略孩子涉世不深,遇事不多,經驗不足......

在這個情況下讓孩子去自我教育,他們的思考的角度會相對比較狹窄,想法天真,做出的決定可能並不合理,出錯的幾率相對較大。

但是,因此放棄讓孩子進行自我教育也是不可取的,畢竟自我教育能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嘗試的習慣,這是孩子應該從小具備的意識。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會發現懂得進行自我教育的孩子,會比不懂進行自我教育的孩子更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突如其來的困難。

而Maco作為「陪伴者」,就是在訓練孩子自我教育意識時,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思考方向,比如通過故事案例,讓孩子代入其中去思考,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

同時,也會讓孩子體驗「不可靠」的因素,讓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有效的優化。

例如,一個10歲的孩子在一次考試中,因為偶然的運氣,獲得高分。如果他因此覺得自己很厲害,覺得自己不需要努力同樣能考到高分。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將偶發的事件當成了必然的結果,這無疑是自欺欺人的。

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直接告訴他,你考了100分是因為運氣好(這無疑是在否定孩子)還是讓他在下一次考試中重重受挫呢?(先思考一下,後面分析)

再例如,一個5歲的孩子由於晚上很晚才睡,導致第二天早上不願意起床而遲到了。

當天晚上,家人以早上的經歷開始提醒他晚上要早點睡了,可他無動於衷,依然晚睡。因為在孩子的判斷里並不認為晚睡是導致遲到的原因。

此時,家長是應該吼他睡覺,還是讓他明早再遲到受罰呢?

不管我們處理方式是如何,始終都繞不開孩子當時真實的想法。

10歲的那個孩子大多數是正在享受著自己的高分,根本聽不進「真話」,5歲的孩子正在精神抖擻地玩著玩具,也根本聽不進「真話」。

因為如果孩子接受了這些「真話」,就相當於告訴自己,「你在打擊我的好成績」、「你在不讓我繼續玩玩具」。

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Maco的做法是充滿耐心的,並不會以成人的經驗告訴孩子「取得高分是因為幸運」、「不睡覺,明天會遲到」;

而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肯定他的想法:「取得高分是你的努力」、「明天不會遲到」。

然後,再引導孩子去根據他們的想法做出行動:「如何才能持續高分」、「如何玩得盡興,明天也不會遲到」。

在與孩子們建立起「認同與引導」的舒適關係後,已經為之後發生的事情埋下一個伏筆。

如果「下次考砸了」、「明天遲到了」,便會繼續站在孩子的角度「同情」孩子,引導孩子一起來想想為什麼會「考砸」與「遲到」?

在這個過程中,Maco很理性地充當了一個深挖「甜點」與「苦點」的角色。

只有與孩子一起享受「甜點」,孩子才願意讓我們一起來面對「苦點」,成為與他們「同苦同樂同思考」的夥伴,這就是信任陪伴下的有效引導。

簡單地來說,就是在孩子高興時,我們要先跟他們一起高興,不要打擊他們,先跟孩子建立起信任,這樣他們才會願意聽我們的建議,願意把他們遇到的困惑告訴我們,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