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愛玩耍的孩子越聰明?


雞娃」似乎成為主流的社會,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在不斷地減少,普遍家長認為孩子嬉戲玩耍就是浪費時間,都忙著給孩子安排上滿滿的行程,爭分奪秒,讓孩子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剝奪孩子玩耍機會對孩子是有害的



專家認為,家長「剝奪孩子玩耍機會」,會讓孩子深陷抑鬱又充滿攻擊性。


從事兒童工作研究人員經過研究表明,缺少玩耍時間甚至會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延遲大腦成長。相反,給孩子休息玩耍時間,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負面情緒,促進大腦發展。


孩子缺少玩耍時光是有害的,家長又在無形中剝奪孩子玩耍的機會或是讓孩子被動地玩耍。



幾個月大的孩子在撕咬圖畫書的時候,媽媽卻覺得他在搞破壞而阻止了孩子,其實孩子正處於培養閱讀習慣的初期;


1歲多的孩子正在咿咿呀呀個不停,媽媽覺得太過吵鬧而又阻止了孩子,其實孩子在練習發聲,想要開口說話;


5歲的孩子在草叢裡抓昆蟲,媽媽覺得孩子渾身髒兮兮的又阻止了孩子,其實孩子在觀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孩子本在主動地玩耍,玩耍源於孩子發自內心的渴望,可是家長會因為自己的顧慮為孩子選什麼,而不是讓他們自己選擇玩什麼。



家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時,一方面想讓孩子玩得開心,一方面又想著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獲得獎項,好在今後幫助學業。但往往後者的想法會因為忽略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半途而廢。


對孩子真正有益的是自由玩耍


什麼是自由玩耍呢?就拿閱讀來說,閱讀也可以成為孩子玩耍的一部分。


第一,玩耍必須是愉悅享受的過程。不是說給孩子看一本笑話逗得孩子哈哈大笑,而是不管在閱讀什麼類型的圖畫書的時候都充滿樂趣,融入圖畫書的世界中,享受其中。


第二,玩耍沒有任何外在目標。有些家長喜歡在孩子閱讀時說教,讓孩子獲得學習閱讀技巧,閱讀完還要求孩子複述一遍內容,這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閱讀的壓力,但閱讀是讓孩子愉悅的,不摻雜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就像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所說的,「圖畫書不是拿來學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這個理念對於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習慣十分關鍵。



第三,玩耍是自發自願的,玩家自主進行選擇。選擇自己喜愛的繪本,讓孩子成為閱讀的主導者,而家長則只是作為輔助的角色,必要時在孩子閱讀困難時,給他們一些幫助。


第四,玩耍需要玩家的積极參与。培養閱讀興趣首先需要孩子主動想要閱讀,如果孩子有強烈的反抗表現,被動地坐在那裡,沒有積極地參與,不妨換一個時間再做閱讀活動。一次又一次地被動閱讀,只會破壞孩子對書本的興趣。


第五,玩耍中包含一定想像成分。幼兒玩的許多遊戲中,有一種抽象成分,一種脫離現實的元素。而孩子在閱讀中,把自己代入到故事的角色中,想像自己在經曆書本中的故事,這就是玩耍。


如果以這樣的方式培養孩子閱讀興趣,讓孩子覺得閱讀就是在玩耍,孩子很快就會愛上閱讀。


玩耍只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研究表明,玩耍能推動孩子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還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推動孩子的社交發展。玩耍與更豐富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關,甚至與更高的閱讀水平和智商分數有關。


現在很多孩子學習就是為了答題考試,獲得正確答案,卻缺少了一種答題的思維模式,導致思維無法跳躍到更高的高度。雖然會答題很重要,但是真正有創造力的人,他們不只是尋找現成的問題答案,他們會在「玩耍」中,提出新問題,研究答案,他們的思維更豐富,更活躍,所以他們更聰明。


玩耍給孩子帶來一種力量感


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喜歡恐龍,喜歡在恐龍的世界中玩耍?因為恐龍本身就是一種強大力量的象徵。他們享受著在自己幻想的恐龍世界中,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尋求刺激。


孩子在玩耍時,是扮演主導的角色,他們可以自己當家做主,成為現實世界或是想像世界中的主宰者,他們不再被父母的想法、要求所束縛,他們享受這種主宰的力量感。


孩子正是因為在遊戲中,可以成為任何自己想成為的人,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他們通過遊戲,學會如何處理感情,如何主宰著這個世界,如何變得善於社交。他們不帶著學習的目的,單純地享受玩耍的樂趣,但依舊可以學習新辭彙,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學習如何靈活變通。



玩耍是培養快樂、聰明兒童的關鍵。玩耍真的會讓孩子變聰明,父母需要意識到自由玩耍對於孩子童年成長的必要性,弄明白如何讓孩子單純地玩耍,並且要引導孩子自由玩耍,不要因為功利性的目的,阻礙了玩耍給孩子帶來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