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把孩子拴到凳子上生二胎和三胎,這樣「愛」孩子,讓人心痛

2020年12月11日20:20:18 育兒 1028

最近有個媽媽哭了,她有兩個可愛的女孩,現在又懷孕了,其實出於對自身和胎兒健康的角度來說,不應該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但她哭了,眼淚止不住的流。她哭啊哭,邊哭邊寫下了一篇文章。

哭泣的起因是從手機里翻出了一張照片,一張將女兒拴在醫院凳子上的照片

媽媽把孩子拴到凳子上生二胎和三胎,這樣「愛」孩子,讓人心痛 - 天天要聞

當時這位媽媽和孩子爸爸帶著大女兒在外地打工,生二胎時沒人幫忙看孩子,所以只能帶著大女兒一起去醫院生老二。

孩子爸爸要跑上跑下辦理各理手續,而孩子媽媽正承受著劇烈的疼痛,據她自己的話來講「渾身疼得生不如死,根本管不了寶寶。」大女兒沒人管,孩子爸爸只能用繩子把她拴在醫院的凳子上。

媽媽把孩子拴到凳子上生二胎和三胎,這樣「愛」孩子,讓人心痛 - 天天要聞

大女兒很乖,就這樣拴著不哭也不鬧,卑微得像個在角落中求生的小寵物一樣。她這麼小,正是愛哭愛鬧愛玩的年齡,本應該非常好動,即使是內向的孩子,也會睜大明澈的眼睛,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是什麼讓她被拴著一整天都不動?是她知道哭沒用?還是敏感地察覺到了什麼?在她稚嫩的心裡,會留下怎樣的烙印?長大了之後面對不公平的待遇也會一味地迎合嗎?

媽媽把孩子拴到凳子上生二胎和三胎,這樣「愛」孩子,讓人心痛 - 天天要聞

隔壁床的姐姐看大女兒可憐,給了她一個蘋果吃,她吃了,吃得很香,很甜,痛到幾度絕望的媽媽只能在心裡流淚。別人家裡都有家屬悉心照料,唯獨只有這個媽媽面前只有一個被拴著的兩歲寶寶。別的家屬看著心疼,責怪媽媽把寶寶拴在那裡,而媽媽只能哽咽地說:「孩子爸爸忙去了,沒人照顧。」就這樣寶寶被拴了4天。

這位媽媽說自己心如刀絞,但她也起不了身,可憐了寶寶

但她現在又懷了三胎,沒人照顧的場景即將重現,而她不想讓老大老二再經歷這些,她強調自己並不重男輕女,她很愛很愛女兒,已經把心都掏給她們了。

她哭著捫心自問:

家裡有礦嗎?沒有

那是有皇位要繼承?沒有

有能力給她們好的生活?沒有

有能力教育?沒有

老公很愛你嗎?一般

有人幫忙帶嗎?沒有

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還要生?拼兒子

兒子比女兒好嗎?還是女兒好

媽媽把孩子拴到凳子上生二胎和三胎,這樣「愛」孩子,讓人心痛 - 天天要聞

網圖:等在產房外的女兒


媽媽把孩子拴到凳子上生二胎和三胎,這樣「愛」孩子,讓人心痛 - 天天要聞

網圖:抱著嬰兒陪媽媽的女兒

宙宙有話說:生活如此狼狽不堪為什麼還要生三胎?把兩個可愛的女兒好好養大不好嗎?你作為母親看到寶寶肉嘟嘟的小手被綁著不心痛嗎?你把你的孩子當什麼?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要像一個布偶一樣任人擺布?母親的言行深深影響著女兒,她們長大了又該怎麼辦?

你說你心痛?我覺得都是假的,心痛不會繼續生,然後把兩個女孩拴在醫院病房等著你生三胎。你說你愛你的孩子,卻愛到連最基本的母乳餵養都沒有保證,二女兒才17個月,你就又要生。

不要說意外懷孕,意外懷孕是指採取了正確的避孕措施仍然失敗,意外懷孕的幾率很低。

也不要說以前老一輩人生7、8個,以前沒有有效的避孕措施。現在不是連口米都吃不上了1960年,現在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有所要求的2020年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是父母的選擇讓他們出生,既然生了,竭盡全力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生活,不好嗎?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