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寶寶的家庭都知道,寶寶每天喝完奶,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吐奶。
每當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們都很心疼自家寶貝,明明喝得不多,還吐出來,擔心寶寶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寶寶吐奶,除了跟胃部發育不成熟有關之外,還跟家長的護理方式有關。
經典案例
小慧的寶寶已經兩個月了,但是自家的孩子總是吐奶,小慧沒少擔心,每天看到寶寶吐奶,也是一萬個心疼。
前幾天她請了育嬰師,湊巧遇上寶寶吐奶,小慧又開始給寶寶拍嗝。
育嬰師只見小慧豎抱起寶寶,用手掌在寶寶後背上輕拍,每次給寶寶拍一下,寶寶的身體都是不安地扭動。
育嬰師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小慧給寶寶拍背的姿勢根本就不對。
育嬰師趕緊讓小慧住手,並接過手中的寶寶,給她示範正確的拍嗝姿勢。
寶寶在育嬰師的「如來神掌」下,吐奶情況得到了改善。小慧也終於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原來是沒有用正確的拍嗝方式。
寶寶吐奶這件很家常便飯
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吐奶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尤其是4月齡左右的娃兒,吐奶的現象會尤為嚴重,這是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所導致的。
我們人體的胃部是有兩個「城門」的,胃和食管的連接處叫「賁門」,與腸道連接處則叫「幽門」。
相較於成年人,寶寶賁門部位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全,較為鬆弛,而幽門部位的肌肉則較為緊繃,這就會導致出現一種情況:胃食道反流。
除此之外,嬰兒的胃容積較小,如果過度餵食,這小小的胃自然容不下過量的奶,就會出現吐奶的情況。
另外,如果寶寶在喝奶的時候喝得太急,還有可能會導致吞入大量的空氣,當這些空氣從胃部排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打嗝」,那麼部分奶水將有可能會伴隨著打嗝一併跑出來。
還要一些是因為寶寶吃奶時銜乳姿勢不佳或者是配方奶當中混入大量空氣,這也容易導致寶寶出現吐奶情況。
大部分寶寶溢奶和吐奶的情況會在 6 月齡前後逐漸好轉,少數寶寶可能會持續到學步期前後才有所改善。
這時候就需要正確的拍嗝姿勢,如果拍嗝方式不當,不僅難以起到實際作用,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導致寶寶出現吸入性肺炎。
下面家家月嫂展示一些錯誤的拍嗝方式,看看你有沒有犯!
1.拍嗝手勢
很多家長像上述那一位媽媽一樣,都是伸直手掌給寶寶拍嗝。這種做法剛才家家月嫂也說了,這是錯誤的姿勢。
正確的拍嗝手勢是拇指自然伸直、四指彎曲,手掌形成一個弧度,又叫空心掌。
當你用這個姿勢給寶寶拍背時,由於掌心是空的,寶寶不會感動疼痛,會感覺比較舒適。
2.拍嗝姿勢
拍嗝最佳的姿勢是豎抱,換成飛機抱也可以,但需要你注意讓寶寶身體傾斜、上身高於腹部,這樣氣體才能往上走。
家家月嫂請你千萬不要橫著拍嗝, 不然氣體都不知道該往哪裡跑了。
家家月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兩種比較實用的拍嗝方式。
把寶寶豎抱起來,讓寶寶下巴抵在大人肩膀上,一隻手扶住寶寶的腰部,另一隻手負責拍嗝。
讓寶寶坐在大人腿上,一隻手扶住寶寶胸前,讓寶寶頭部有所依靠,另一隻手負責拍嗝。
家家月嫂溫馨提示
拍嗝時,家家月嫂請你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頭頸,尤其是小月齡寶寶,發育還不完善,需要更加註意。
3.拍嗝時間
給寶寶餵奶後,千萬別猶豫,馬上給TA拍嗝。
如果是給寶寶喂夜奶,家家月嫂請家長記得一邊餵奶、一邊拍嗝,避免寶寶因為吃奶太快而睡著,如果吃完奶再拍就會影響寶寶睡眠了。
寶寶吐奶注意事項
寶寶出現吐奶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建議你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1.寶寶吐奶呈噴射狀、伴隨嗆咳,可能暗示奶液已經嗆入氣管。
2.寶寶除了出現吐奶,還會出現哭鬧、情緒煩躁、生長發育遲緩、尿量減少、吐出帶有黃綠色、褐色或帶血的嘔吐物、血便、合併發熱、腹瀉、呼吸困難等情況,需要你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治療。
寶寶是世間最純潔和柔弱的生命,養育寶寶這件事充滿了甜蜜的負荷,家長要小心進行呵護哈。
關注【家家月嫂】,你想了解的孕期知識、產後護理、育兒成長、月子護理(找月嫂、育嬰師、催乳師)、產後護理等,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讓你和寶寶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