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2020年11月17日23:28:04 育兒 1595

父親慈愛兒子孝順,在我們正常人的觀念中,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我們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學習什麼是「仁、義、禮、智、信」。當然,傳統文化流傳至今,不僅需要與時俱進,將他強大的生命力發揮到極致,還要吸取他們精華的部分,摒棄糟粕的部分,並加強學習,深入探索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 天天要聞

孝順父母屬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么?曾有位教授名叫王福重狂言道:「父母是負擔,不要給子女施加壓力,要求子女孝順,美國就很好。」難道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真的只是我們的負擔么?我們孝順父母有什麼不對嗎?美國關於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有何參考價值?讓我們逐一探索。

百善孝為先

中華民族中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其中孝道佔了很大分量,在漢朝時,有一個選舉官員的制度,被稱為舉孝廉。如果想要被選舉成官員,首要條件就是要遵守孝道,如果不滿足這個條件,將會終止他們的仕途之路。

此外,在古時家父家母去世後,還要遵守傳統規矩進行守孝,即使是高級官員也要放下自己的職務,為父母盡最後的孝道,無不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就是孝順父母。事實上,古代皇帝從孝道上判定一個官員的人品,如果一個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的人,何談能擔當的起重要事務,忠心於君主呢?因此,孝順父母並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我們作為人類的底線。如果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顧,你敢交這樣的朋友嗎?你敢用這種員工嗎?

當然,王福重警告人們思想要與時俱進,但把父母看作負擔,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呢?他們只單單有能力,但沒有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不要給孩子壓力,要孝順」,難道孝順還要被別人要求才能做到么?這不是應該是子女的本分嗎?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 天天要聞

改善教育的基本法則

當然,王福重提出的子女養老及住房養老問題讓人深思,但這並不意味著子女就要放棄對父母盡孝。如果孩子是利己主義者,父母應該容忍他們的自私行為嗎?不要求他們贍養老人,房產固然可以養老,但子女經常回家關心老人的身心健康,給老人一定的物質保障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品行將來會走向哪裡,但我們可以竭盡全力教好孩子,而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首先,我們對孩子德行的教育並不是束手無策。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孝順父母,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 天天要聞

雖然人們常說,老人病久了就會發現身邊其實沒有孝順的孩子,這句話不一定是假話,但也並不是無法化解的。經常回到父母身邊噓寒問暖,每周給家裡打個電話問候並不難,但僅僅是這些都有很多作為子女的人無法做到。

事實上,現代父母想要你去孝順他們的並不多,他們已經充分準備好了自己退休後的保障,他們實際需要的是子女簡單的關懷以及問候。王福重倡導的「父母是負擔,不要向子女施壓要求孝順!」豈不是在縱容那些自私主義者?當然,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經常會出現自私主義者,但這不是我們包容他們的理由。

我們要傳承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而不是毫無底線地跟隨那些自私主義者。

國外的親子體系

王福重非常倡導來自美國的親子關係處理辦法,那麼,美國人就不孝順父母么?事實上,孝順這種人性美德不僅僅適用於中國人,全世界的人都是差不多的。當然,美國父母年老之後,對子女的依賴比中國父母少得多。但是,看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能看的太過片面。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 天天要聞

第一,美國人在福利待遇方面遠超中國人,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資本主義大國,美國人得到的社會福利待遇、養老金保障等比中國人更全面、更慷慨。中國雖然在快速進步,但社會保障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的進步和居民的保障都需要時間來改變。

其次,美國人們對孩子的投資通常沒有中國那麼多。中國的情況是,孩子出生就開始為孩子生活奔波,竭盡全力為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努力工作,縮減自己的生活開支,為了以後給孩子準備房車錢等等。美國則恰恰相反,美國人大部分18歲以後就要獨自開始奮鬥,絕大部分的美國青年在這時得到了磨鍊,而同齡的中國青年呢?你們又獲得了什麼?他們正躺在父母的臂彎里享受溫暖。任何回報的前提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得到父母更多照顧和資金投入的中國孩子,長大後父母依賴你們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 天天要聞

當然,任何自然規律下的事情都會產生兩面性。在美國開放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或許更加獨立,但同時也更容易誤入歧途。在18歲剛剛成年的年紀,他們過早的進入社會,在無法完好的把控自制力的前提下,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跌入萬丈深淵。

中國的孩子可能因為父母過於嚴格的控制下而成長。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心理很強,受不了一點風雨,更別提如何自立了。另外,美國並不是不孝順父母,只是沒有像中國那樣把孝順父母當作千年文化的傳承。美國人們對待父母,就像對待朋友一般,但比對朋友更尊重的多。

親子間的關係紐帶

教授王福重雖然說過:「父母是負擔,不要對子女施加壓力,要求子女孝順」此做法雖不明智,但如何協調好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保障家庭和睦的關鍵。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 天天要聞

第一,父母應該學會適當地對孩子放手。幾十年來在溫室里培養的花,突然出去經受風雨,他們怎麼能忍受呢?因此,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就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適當放手。這樣父母就不會花費大量精力對孩子進行管束,孩子也不會因為管束的拘謹,而越來越不自立。

其次,父母應該學習把控大局。隨著孩子的成長,以前的雛鷹已經學會了飛行,繼續干涉孩子的成長是不理智的。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來麻煩,還會使自己和孩子難以相處,影響到親子關係。那麼父母應如何去做呢?父母應該像政府介入經濟一樣把控全局。意思是,父母不應該再關心成年子女生活的小細節,也不需要發掘孩子不想見光的私生活。他們要做的只是將孩子的大方向把控到位,不要讓孩子走彎路。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父母要做的不是制定具體詳細的計劃。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 天天要聞

再來,父母要懂得「不再無私」。父母對子女的愛、深入骨髓,血濃於水。但是,如此深沉的愛,是真的對孩子們好么?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買房子的首付拿出了自己的養老錢?還有多少父母為了看孩子而放棄了自己的退休時光?

正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圖,所以很多孩子認為父母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的,在你享受的背後,是有人替你榮辱負重的前行罷了。當父母把全心全意的愛給予給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是「白眼狼」,這樣的父母可謂空歡喜一場,他們內心會有什麼感覺?心寒、懊惱、悲傷,惆悵等萬般感觸。

因此,父母要適當學會自私,給自己的生活留條後路,倘若自己的孩子未經歷過考驗,自己還是要有足夠的資金生活,享受餘下的時光。

結語

崇尚國外的教育觀念並不是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並不能直言哪種教育理念更好。我們應該汲取國外教育的優點,在我國的教育理念中進行強化並改革,而不是一味照搬照抄,一定要切合實際能接受而作為出發點。同時我們也應反思現代教育中存在的缺點,加以改正,為我們培育出更好的下一代而奠定基礎。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