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2020年11月16日21:56:05 育兒 1645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與提前入學相比,「晚一點」才是智慧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鹿媽

◆ ◆

作者 | 來媽

來源 | 來爸來媽優選(ID:laiba-laima)

上周末,在遊樂場陪孩子玩的間隙,聽到一個媽媽求助:

大家知道哪個幼兒園可以接收不到2歲半的小孩嗎?

我家兒子在家裡太鬧騰了,我想送他去幼兒園,學點東西,讓老師好好管管他。

不到2歲半的孩子,真的適合上幼兒園嗎?

我想起了身邊另外兩個小孩的故事:

即將上小學的岩岩,是我們小區的孩子頭。

雖然剛剛6歲,但是他身體很結實,個人也高出同齡小男孩一大截,最重要的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很強。

小區遊樂場里,一群孩子各顧各地瞎玩,他站了出來,組織大家一起玩:

「今天晚上人多,咱們一起玩捉迷藏好不好?」

玩跳繩,別的孩子只是你追我趕,他總能組織好秩序:

「我和睿睿(另一個比較高的小男孩)兩個人晃,大家輪流跳。」

也許是天生就有組織能力?

岩岩媽媽卻告訴我,其實,岩岩2歲多的時候,是一個很害羞的小男孩,不太喜歡說話,更別提組織能力了。

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晚了一年上幼兒園。

他是十一國慶節那天出生的,加上個頭大,在一群剛滿3歲的小朋友中,顯得格外出挑成熟。

入園的第三天,有的小孩適應不了哭鬧,他上去安慰:別怕,下午媽媽就會來接你了。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小朋友之間搶玩具,他會站出來主持公道。

岩岩成了老師的小助手,班裡的小模範,同學們的大哥大,弱勢同學的保護神。

他媽媽說,我現在經常擔心的是,他太愛管別人的事情了,累得慌。

我覺得她是在炫耀。

我閨蜜兒子北北的經歷,和岩岩剛好相反。

兩歲三個月,閨蜜把他送進了幼兒園,後來她很多次和我說起後悔。

先是嚴重的分離焦慮,每次送園都是一場戰鬥;

再是抵抗力差,幼兒園裡,小朋友生病,他總是第一個被傳染;

最後讓閨蜜下定決心退學的,是看到北北得不到小紅花時失落的眼神。

班級里經常舉辦各種小比賽,畫畫、搶答、講故事、唱歌、跳舞,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肢體能力都比同齡人弱的北北,總是眼巴巴看著別的小朋友拿到小紅花、漂亮的貼紙。

兩歲出頭的北北,語言發育慢,話還是單個字蹦,真的跟不上三歲孩子的節奏。

如果放任下去,或許他還沒上學,就已經接受了自己是個差生的命運。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家蘭姆對3000名幼兒研究發現:

入托頭9個月,兒童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是未入托同齡孩子的兩倍。

而且,入托幼兒的年齡越小,壓力值越大。

原來,把孩子過早推到幼兒園,以為孩子會快速成長、學會獨立,只是我們大人的幻想。

小小的孩子,在哭鬧反抗無效的情況下,只能縮在角落裡,默默忍受。

他可能最終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但那段絕望無助的時光,也許成為他一生的噩夢。

晚一年上幼兒園

孩子更容易建立自信

「晚一年上幼兒園,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

這句話來自霍思燕,嗯哼4歲前,沒有送去幼兒園。

一次錄製綜藝節目,節目組讓嗯哼來到幼兒園的課堂上。

嗯哼很快就成了同學中的焦點,大方地跟小夥伴交流,並分享蛋撻。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只剩最後一個蛋撻了,嗯哼還特別機智地提出,將小小的蛋撻一分為三,他、爸爸和老師一人一小塊。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懂分享、會表達、懂禮貌,嗯哼已經完全可以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的確,一歲的年齡差,無論從體格上還是心理上,都容易建立極強的自信心,讓孩子在同齡人中更受歡迎。

在1997年獲得美國心理學界喬治·米勒獎的心理學著作《教養的迷思》中,作者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我們想像的兒童世界。

孩子的世界並不是大人想像的那樣天真無邪,而是等級分明:

大孩子比小孩子地位高,成熟早的孩子比成熟晚的孩子地位高;

成熟對孩子來說,就像金錢對於大人一樣,它可以提升或降低一個人受歡迎的程度。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觀察到這個現象:

小孩子總喜歡追著大孩子玩,但是大孩子卻不喜歡跟小孩子玩。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比如小豬佩奇,喬治是佩奇的小跟班)

成熟,年齡是評價標準之一,它可以有很多評價指標:

社交能力、對規則的熟悉程度、是否強壯、視野見識、表達能力、勇氣智慧。

這些因素,大多和年齡掛鉤(當然,家長也可以通過關注教育等方式來干預)。

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機構與托馬斯·迪教授合作研究多年,發表權威論文提到:

「孩子晚一年上幼兒園,無論是對他眼下的自我管理能力,還是對日後的成長,都大有裨益。」

就如「馬太效應」說的,強者越強,相對成熟的孩子,各方面表現更佳,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同學們的擁戴,自信心更強,也容易變得更優秀。

反之亦然。

早一年上幼兒園,看似佔據了年齡優勢,卻可能在同齡群體中被排擠到最底層,自尊和自信水平都比較低;

而晚一年上幼兒園的孩子,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可以更好地融入群體,以他們的優勢更多地參與班裡的活動,更有機會成為領頭羊。

玩,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難道就讓孩子在家裡玩,什麼都不學?

其實,玩,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

在《幼兒園管理條例》和《綱要》中,反覆強調:

學前教育為3-6歲兒童,遊戲是學前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也就是說,孩子上早教課、上親子班、上幼兒園,不是為了「學」,而是為了「玩」。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在玩耍中建立自信、學習社交、合作,習得審美和動手能力,建立對學習的興趣。

讓兩三歲的孩子讀拼音、學漢字、做算數,不僅違背了學前教育理念,更違背了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而超前學習的弊端,會在孩子上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集中爆發。

在教育學中,有個概念,叫三年級現象。

孩子進入三年級,突然對學習喪失了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成績嚴重下滑。

超前學習雖然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成績比別的孩子優秀。

但孩子上課容易因已經學會了而導致缺乏探索求知的慾望,養成聽講不專註的不良習慣。

等上了三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加上學習慾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會越來越吃力,越來越糟糕。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有一句話:

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

想要孩子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

如果我們想要孩子熱愛學習,我們應該用學習的樂趣去誘惑孩子,而不是用學習的枯燥,去強迫孩子。

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玩耍比學習更重要;體驗比思考更重要;戶外比室內重要;聽故事比學寫字重要;示範比說教重要;家庭比學校重要。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幾年,如果他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那麼他以後的人生,也會時刻享受學習探索的美好。

自理能力

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當然,很多孩子提前入園,除去父母教育觀念的錯誤所致,也有諸多難言之隱。

譬如:

家裡經濟條件差又無老人帶,所以讓孩子早點上幼兒園。

不想孩子與父母分隔兩地,儘早把孩子從老家接回身邊,又不想放棄工作,所以早點送去幼兒園。

媽媽懷二胎,沒有精力同時兼顧,大寶先送去上學。

媽媽想重入職場,不想被社會淘汰,所以讓孩子早點上幼兒園。

其實,孩子能不能送去幼兒園,更重要的,還是看孩子自身的能力。

如果不得以,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請保證孩子具備這些能力:

獨立如廁能力

在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請教會孩子獨立如廁的能力,並確保孩子「拉臭臭」「拉尿尿」口頭表達無誤。

當然,擦屁股不會很正常,但小便要自己能夠處理。

獨立進餐能力

幼兒園的老師,縱然有三頭六臂,縱然愛心和耐心爆棚,也不可能天天給你家孩子喂飯。

想要孩子吃飽,先讓孩子具備進餐的能力。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獨立穿脫鞋子的能力

有些幼兒園區分室內室外鞋,即便不分,孩子午休也是需要脫鞋穿鞋。

老師不可能每次幫你家孩子穿鞋,請務必讓孩子學會獨立穿脫鞋子的能力,當然能夠為孩子買「一腳蹬」的鞋子,就更好了。

聽懂簡單指令的能力

集體生活中,尤其戶外運動,需要孩子能夠聽懂簡單的指令,比如走過去、鑽過去、蹲下來。

讓孩子具備聽懂簡單質量的能力後,孩子才能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

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

這裡的基本人際交往能力主要有兩點,第一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動手打人第二,孩子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懂得向老師求助。

基本的分享意識

幼兒園的玩具,是班級里所有孩子共有的。

這和家裡完全不一樣,引導孩子懂得分享,可以避免因爭搶玩具而引導的矛盾或傷害。

哲學家約翰.洛克特說:

「兒童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自理能力的養成可以讓孩子更健康、獨立地成長。

孩子的安全高於一切,父母多教會孩子一項自理能力,孩子的安全感便多了一分。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作家尹建莉說,孩子不是為長大或成功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而活著。

一個沒有快樂童年的孩子,未來一生很難有快樂。

對他來說,所有的成才、成功也就毫無意義。

別糾結早一年還是晚一年上幼兒園,而是看孩子。

他是否已經整裝待發,想去往那個全新的世界。

讓孩子安心享受一段快樂完整的時光吧,相信孩子能夠踩著自己最適合的步伐走向自己最好的未來。

點個「在看」,讓更多的父母看到。

*來源:來爸來媽優選(ID:laiba-laima),專註0-6歲科學養育10年。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區別?聽聽這兩位寶媽的建議,很現實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