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期間,DeepSeek火熱上線。
一時間,全網議論紛紛。
這一款比肩美國ChatGPT的免費國產AI,如同一顆深水炸彈,在闔家團圓的年味里掀起驚濤駭浪。
有人用它一分鐘生成數十條精緻策劃文案;
有人用它解答生活難題;
有人用它賺取信息差;
也有人望著代碼界面徹夜難眠……
面對時代的快速變革,歡喜和憂愁輪番上演。
身處其中的我們,正在被迫接受時代的篩選,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未來,這三類人很可能會被無情淘汰。

1、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人
過去,或許靠著「做一行、愛一行」的踏實工作就能維持安穩的生活,但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不能主動學習和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被越來越新的科技浪潮甩在後面。
看過一個故事:
以一個年輕人有優秀的繪畫功底,於是在公司里大受領導重用。
有一次,公司拿出兩個自費去美術學院進修的名額,選中了他。
但他一番打聽後得知這次學習不僅不掙錢,還要耽誤他接活賺錢的時間,果斷放棄了。
半年後,同事進修回來,水平竟有了質的提升。
正因如此,客戶們紛紛轉向他的同事,而他也因為業績下滑,迅速被淘汰出局。
學習,始終是一個人向上走的最快牽引力。
每一次的學習,都是在給自己一次未來的轉機。
所以,《增廣賢文》說得好:「富人思來年,窮人想眼前。」
想要廢掉一個人,就讓他沉浸在眼前的短暫快樂里,而放棄吃學習的苦。
在學習力的退化中,逐漸喪失生活的主動權。
一個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只會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迷失自己的位置。

2、手握「工作經驗」躺平的人
詩人阿多尼斯說:「有時阻礙我們腳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斷被證明有效的思維方式。」
盲目固守舊有的經驗,就是不斷給自己加築高牆,當牆都圍堵起來時,你只會無路可走。
心理學專家約翰·法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將花盆放在一邊,並捉來數十隻毛毛蟲圍著花盆擺好。
然後,他把撿來的松葉撒在毛毛蟲周圍。
幾天過去了,毛毛蟲只知不斷繞著花盆尾隨,而不肯外出覓食,最終都被餓死。
於是,他得出結論:固守舊有習慣和經驗,是最致命的問題。
有些人習慣了依賴自己曾經積累的經驗,認為「老將出馬,打得贏」就可以一成不變地工作。
然而,系統不更新,就會卡機,人的大腦也一樣,需要持續升級。
如果只依賴過去的經驗,只會讓自己成為過往的囚徒。
不斷保持自我更新的能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今天,締造傳奇。

3、低頭忙碌而思維懶惰的人
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說過:「整天只知道為瑣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器。」
忙碌不是目的,收穫才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埋頭苦幹、低頭工作,卻忽視了思考的力量。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傢具廠的送貨師傅,五十多歲的年紀,雙手布滿了老繭。
他每天都十分忙碌,清晨四點,就要起床幹活,直到深夜十一點才回家。
閑聊下來才知道,他還要去幫人做裝修和搬家。
朋友們都誇他能吃苦。
可他卻皺著眉緩緩說道:「只是在賣體力而已,累死累活也賺不到什麼錢。」
話雖刺耳,卻也是現實。
耗盡了體力,得了一身病,可生活卻並沒有得到好轉。
這個社會確實殘酷,你的忙碌並不等於會換來高效。
一味低頭走路,就會錯過通往成功的指示牌。
那些只會「做事」而不思考的人,只會越來越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因為,財富是對認知的補償,而不是對勤勞的獎賞。
那麼,未來究竟會屬於誰呢?
請記住,以下三種人,會站在時代風口:
1.敢於清空自我的人
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比拼,更是心態上的挑戰。
那些敢於「清空自我」、放下過去固有思維模式的人,更容易在新時代找到新的機遇。
1470年,土耳其大戰拜占庭。
當時,拜占庭守住了金角灣峽口,土耳其的船艦連城牆都無法靠近。
這時,有士兵說:「我們不如讓船走陸路,這樣就能繞開峽口了。」
眾人一聽,嘲笑道:「船能不在大海走嗎?」
帶領軍隊的馬霍梅特聽了,卻一本正經思考起來。
他想,「船就一定要在水裡嗎?」於是,研究之下,他命令手下準備了許多圓木,並把它們鋪在船下。
士兵們拖著木頭走時,船就會慢慢靠近內港。
而當拜占庭看到在陸地行走的船時,驚訝的不知所措。
很快,土耳其就成功取得了勝利。
當一個人有勇氣顛覆自己過往的認知時,那麼命運就會安排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清空自我,意味著放下過去的自負和固執,勇於接受新的觀念和方式,可以用更開放的心態來接受變化,迎接挑戰。
從人工到人工智慧,從工具到機器人。
時代正在加速前進,你只有時刻空杯,才能快速適應並全力前進,而不會被車輪碾在身後。
2.持續學習的人
持續學習的人,始終保持對新知識的渴望,永遠處於「學習狀態」。
無論是通過網路課程、書籍,還是與他人交流,都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對於這種人來說,學習不僅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更是自我成長和適應變革的方式。
作家馬慧娟,從小家境貧寒,初中就早早輟學。
後來嫁了人,生活仍然不易。
她一邊要攢著力氣種田養羊;一邊要耐著性子照顧孩子。
可是,即便是這樣,也並不能阻止她學習的熱情。
一開始她沒錢買書,就會自己摘野菜,然後賣了換錢買回書看。
後來慢慢有了手機,她就在手機上寫寫記記,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抓著間隙記錄了下來。
十多年過去了,馬慧娟敲出了五本出版書籍,她也因此加入了作協,還參加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徹底擺脫了農婦的命運。
時刻獲取新的知識,更新自己的技能,才能開闊視野,駕馭自己的生活。
3. 敢於挑戰未知領域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里,被關了一輩子的老布突然出獄。
面對一切陌生的世界,他感到憂心和膽怯。
無法適應,無法跟上時代,在這樣的恐懼之下,他最終選擇了告別這個世界。
智者無畏,愚者設限。
做一個不畫地為牢的人,勇敢挑戰未知,才有可能在新興行業中搶佔先機。
無論是人工智慧、大數據,還是其他前沿技術,敢於冒險、敢於進入「無人區」的人才,將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
▽
電影《極速傳說》里,鄭伊健有這樣一句台詞:人要比車凶。
意思是,再厲害的車也只是工具,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掌控它。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下,未來還會湧現更多智能強大的工具。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學習、敢於挑戰自我並主動適應變化。
因為,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體力和經驗的較量,更是思維、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較量。
那些依賴過往經驗、停滯不前、不願改變的人,將註定被時代淘汰。
點個在看,願你我能在時代的風口下,擁抱變化,與未來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