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朝香 劉千 通訊員 張冰清
最近,金華武義61歲的江先生「雙喜臨門」,先是歡歡喜喜過了大年,緊接著又精神抖擻地參加了女兒的婚禮。
當他溫柔而鄭重地把女兒的手交給新郎,現場的親友無不動容。這不僅是一位父親愛的傳遞,更是一位腫瘤晚期患者最大的心愿。
前幾天,江先生一大早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簡稱:浙大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腫瘤血液內科病房,開心地將喜糖和錦旗送到「山海」提升工程下鄉專家翟沖亞副主任醫師和武義分院應敏潔主任手上,感謝他們幫他重獲新生、了卻心愿。
腫瘤晚期最大的心愿
牽著女兒的手送她出嫁
2022年10月,江先生因胸悶氣急伴有胸痛到醫院就診,完善胸部ct檢查發現胸部縱隔處存在巨大腫塊,為了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家屬協商後將他轉院至省城大醫院就診,最終被確診為相對少見的晚期縱隔型肺腺鱗癌,並且合併有對常規egfr-tki靶向藥物治療不敏感的基因突變,治療難度較大。
這個結果猶如晴天霹靂,瞬間打破了江先生原本寧靜的家庭生活。可是生活終究還要繼續,經過艱難的心理調整,在愛人、女兒以及其他親朋好友的支持鼓勵下,江先生拖著羸弱的身軀奔走於省城數家大醫院之間,積極嘗試多種抗腫瘤方案,還因腫瘤引起明顯的局部壓迫癥狀接受過姑息性手術治療。
然而天不遂人願,經過2年多的漫長抗癌路,腫瘤不僅未得到有效控制,還出現全身多發骨轉移的情況。每次化療後,江先生大多會出現明顯的毒副反應,如長時間的噁心、嘔吐、無法進食以及乏力,加上持續的胸悶胸痛、氣急咳嗽,他備受煎熬,對治療漸漸產生了恐懼和抵觸情緒,最終放棄治療,帶著絕望回到了武義老家。
但是,還有一件事讓江先生始終放心不下:被他視為掌上明珠的獨生女兒婚期將至。「希望爸爸能牽著我的手送我出嫁」,這是女兒和他最大的心愿,更是他努力活著的最後一絲力量。
醫院供圖
從抗拒到信任
醫患共同創造生命奇蹟
2024年12月,江先生的女兒無意間得知,得益於浙江省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的幫扶政策,浙大邵逸夫醫院的下派專家常駐武義分院腫瘤血液內科。這「家門口的專家」讓她心裡燃起了一絲信心,她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帶著病重的父親來到醫院就診。
最初江先生對縣級醫院的整體醫療水準持有懷疑態度,並且既往治療導致的種種不良反應讓他心有餘悸,他懼怕治療後產生的毒副反應。經過浙大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翟沖亞副主任醫師和武義分院腫瘤血液內科應敏潔主任耐心地答疑解惑,他最終打消疑慮配合治療。
翟沖亞副主任醫師綜合考慮患者既往的用藥以及治療後出現的不良反應,結合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制定了調整方案的化療聯合抗血管靶向和免疫治療,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治療,同時採用四聯止吐方案有效緩解治療帶來的消化道反應和乏力癥狀。
一個周期治療後,江先生胸悶胸痛、氣急咳嗽明顯緩解,新年後精神飽滿地牽著女兒的手送她出嫁,圓了父女倆共同的心愿。
從最初的抗拒治療到主動詢問什麼時間再次治療,江先生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變。2個月後,江先生複查胸部ct顯示縱隔腫瘤明顯縮小,骨轉移也出現好轉。
「山海」提升工程
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
浙大邵逸夫醫院與武義分院以建立城市醫院和縣級醫院緊密合作新機製為核心,不僅做到專家下沉基層、前沿診療技術服務基層,並且在醫院管理和人才培養上做到精準施策,變「輸血」為「造血」,使武義分院新技術、新項目接續湧現,有效解決了武義老百姓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讓群眾的就醫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得到提升。
近幾年,武義分院腫瘤血液內科作為「山海」提升工程重點合作科室,浙大邵逸夫醫院不僅從診療、教學、科研等全方位扶持,更是將省城的優質資源引入縣城,打造真正的家門口的高端醫療,讓老百姓就醫不用再捨近求遠。下派專家採取常駐武義的方式,讓患者隨時可以與專家面對面溝通,得到更加細緻周到的服務。同時,部分疑難病例浙大邵逸夫醫院第一時間接納上轉,讓患者更無後顧之憂。
浙大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對腫瘤病人進行全病程管理,結合手術、介入、消融、化療、免疫、靶向,多學科協作、遠程會診等多種方式,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靜配中心也由浙大邵逸夫醫院專家親自坐鎮指導,對抗腫瘤藥物的用量、配置、適應證等嚴格把控,以確保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毒副作用的發生,為廣大患者保駕護航。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