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迷皆知,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及《越女劍》這十五部作品。
不過若只是比數量的話,武俠小說界作品數量勝過他的大有人在,而金庸的故事之所以能鶴立雞群,不單單是因為單獨某部作品格外精彩,而在於金庸甚至用十五部作品創造出了一個虛構的、統一的世界觀。
比如《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就是「雙鵰」中「南帝」段智興的爺爺,又如《笑傲江湖》中,任我行提到他所用的吸星大法是源自北宋時期一位「段皇爺」所用的北冥神功。

(郭靖、黃蓉劇照)
如此一來,金庸的故事就格外有史詩感了,他筆下的武林是在不斷傳承的。
但說來奇怪,既然金庸讓段譽家族傳承了幾百年,為何卻讓大俠郭靖絕了後?
一、郭靖的後人
說「郭靖絕了後」,多數人可能還會感到納悶,畢竟《神鵰俠侶》中不就提到了郭靖的幾個孩子嗎?
那大女兒郭芙是個草包,雖然生得貌美,但脾氣性子卻甚是魯莽,給郭靖夫婦製造了不少麻煩。
不過歸根結底,這女子還是有屬於她的亮點的,比如面對金輪法王時,大小武想的是如何逃跑,而她則是拿起武器就要與黃蓉一同對付那老僧,著實有幾分俠氣。
那郭破虜雖然沒有太多的戲份,但在郭襄的生日宴上,金庸還是借旁白提到一句:「郭破虜沉靜莊重,大有父風。」
若好生培養,郭破虜能成為下一個郭靖也不足為奇。

(郭芙、郭襄劇照)
至於郭襄,她就比自己那一雙姐弟亮眼多了,她不僅貌美,還聰慧過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萍水相逢的江湖俠客們也表現得十分豪氣,很難讓人不喜歡,除了年輕時有些戀愛腦之外,郭襄沒什麼污點,後來的她甚至還成了峨眉派祖師。
所以郭靖有三個孩子,談什麼絕後?
二、悲劇結局
其實郭靖的故事若只是在《神鵰俠侶》末尾就畫上句號的話,那他自然談不上絕後,但金庸後來創作了《倚天屠龍記》,他是在此作中交代了郭靖一家的結局。
說是:「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郭公破虜青年殉國,沒有傳人,是以刀劍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師傳了下來。」
這裡不僅提到郭靖夫婦是戰死在襄陽,甚至就連郭靖家族唯一的男丁郭破虜就這麼死了,你還真別說,郭靖夫婦起初生二胎,正是為了傳宗接代。
畢竟他們夫妻二人之間有過這麼一番對話:「郭靖俯下頭來,在愛妻臉上輕輕一吻,道:『若是男孩,咱們叫他作郭破虜,若是女孩呢?』想了一會,搖頭笑道:『我想不出,你給取個名字

(黃蓉劇照)
誰曾想黃老邪的女兒黃蓉居然也有如此俗念,反倒是郭靖後來補了一句「男孩兒、女孩兒不都一樣?」
既然如此,對於郭靖而言,哪怕郭破虜死了,郭芙下落不明,至少還有個小女兒郭襄在世。
可壞就壞在郭襄這女子也不走尋常路,她是苦尋楊過二十多年無果之後選擇在峨眉山出家,終身未嫁。
所以故事發展到這裡,郭靖家族算是徹底斷了香火,金庸為何要對這位大俠如此殘忍?
其實早在故事初期,或者說是在《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就已經為郭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三、三位情人
郭靖的結局註定是悲劇,這一點從《射鵰英雄傳》的結尾設定就能看出來。
當他在第二次華山論劍勝過洪七公和黃藥師,看起來前途無可限量之時,金庸卻寫了一句:「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別拖雷,即日南歸。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髏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正是: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你看,金庸此時就已經鋪墊郭靖的餘生多半是荊棘密布了。
而後來的他會斷了香火,也可以從與他有萬千情絲的幾位女子身上看出來。

(華箏劇照)
郭靖最愛的女子是黃蓉,但她這名份來得其實不太光彩,故事初期的她甚至有些「知三當三」的意思,畢竟當華箏前往中原,遇上郭靖時,黃蓉也在一旁,郭靖甚至都當著黃蓉和黃藥師的面承諾自己遲早會回到蒙古迎娶華箏,黃蓉卻依舊不願離開郭靖,著實不該。
至於華箏,她後來的無心之舉害了郭靖之母李萍,也算是給了郭靖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離開他。
除了黃蓉和華箏之外,書中與郭靖有感情羈絆的還有另一位女子,那人即是連載版中的捕蛇女秦南琴,也是最初版本中楊過的生母,郭靖與她也有十分曖昧的互動,比如二人撐傘雨中漫步,黃蓉卻在一旁淋雨。
而你若細品這三位女子的名字,便不難理解金庸為何會讓郭靖家族斷了香火。
黃蓉這名字暗示著郭靖經歷的一切都只是「黃粱一夢」;而華箏名中的「華」則通「花」,一切都好似鏡花水月一般,那「箏」的竹字頭也預示著郭靖這畢生的努力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再看「秦南琴」,似乎也在暗示郭靖的追求都是南柯一夢。

(秦南琴插畫)
就好比郭靖那三個孩子的名字連在一起是「芙(扶)襄破虜」,也與郭靖的命運一致,金老向來喜歡賦予角色的名稱特殊的意思。
他這些情人的名字單獨來看沒有任何問題,但連在一起,卻難免讓人聯想到那些偏向悲劇的意味,從這裡也不難看出,金庸早已對郭靖的結局做出了暗示。
儘管這樣的設定略顯殘忍,卻也讓郭靖的悲情英雄形象更加立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