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城的地位,都在清朝康熙皇帝的詩里
作者/孫樹恆
一
近幾天翻閱手抄稿《歸化城廳志》,雖然難讀,但是信息量大,並不枯燥,對康熙皇帝對歸化城的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廳志記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聖祖仁皇帝從京城出張家口,十月至白塔前歸化城設鹵簿阿迪副都統率官兵來迎,老少男婦皆執相擁集路旁,跪接其城。大喇嘛等率其屬排列旛幢作樂迎接。聖駕於南關駐營,四方來朝之,蒙古王與福晉等及兵民喇嘛各進獻駝馬牛羊食物自歸化城。
赫圖爾根之前西路戰勝之右衛官兵皆至,上親臨賜食引官兵皆令近前坐編。賜官兵衣銀食物坐馬。遣諸皇子至右衛軍營重賜茶酒又徹。
御佩囊鞬弓矢等物賜大將軍伯費揚古遣赴大軍。聖駕由河岸而行,厄魯特人來降者絡繹不絕,諭歸化城受厄魯特降 人完其夫婦給其飲食,如有降人分上下人各給以白金皮衣有差。
聖祖仁皇帝先後駐蹕白塔前、小召(延壽寺),南闕紮營、湖灘河朔,後駐蹕九龍灣,十二月初八入殺虎口。
二
從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初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上半年,康熙曾連續三次率軍親征,指揮平定噶爾丹叛亂勢力的戰爭,並巡視塞外。其中第二次親征,率領八旗將士2390人及隨駕的皇長子允褆、皇三子允祉、皇八子允禩和文武大臣,於1696年九月十九日離京,到十二月二十日返京,歷時91天。此期間十月十二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歸化城地區駐蹕25日。康熙帝來到歸化城。鹵簿(扈從的儀仗隊)全設,副都統率官兵來迎民間老少男婦,皆執香路旁跪接。此外,歸化城大喇嘛率其下諸喇嘛排列旛旜,作樂來迎。歸化城土默特蒙古民眾,倍感免賦役之恩,為表心意,獻駝牛羊飲食。
康熙皇帝此行不僅是為了制定針對噶爾丹殘餘勢力的軍事方略,通過剿撫並用的策略,給予其致命打擊,從而在清初統一北疆的戰爭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康熙皇帝還高度重視蒙古各部的穩定與民心所向,他親自安撫蒙古各部,深入體察民情地理,精心部署軍務民政,這些舉措不僅鞏固了邊疆的安寧,也對呼和浩特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發展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積極影響。
三
一個皇帝能在歸化城的駐蹕這麼長時間,幾乎沒有,這說明歸化城在朝廷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從康熙的詩里就能看出來。在此我也是妄揣聖意。
第一首《駐蹕歸化城》:
一片孤城古塞西,霜寒木落駐旌霓。
恩施域外心無倦,威懾荒遐化欲齊。
歸戍健兒欣日暖,放閑戰馬就風嘶。
五原舊是烽煙地,亭障安恬靜鼓鼙。
詩意大概是「一片孤城古塞西,霜寒木落駐旌霓。」開篇即點明地點——古塞之西的孤城,也即歸化城,可以感受到邊疆的荒涼與孤寂。而「霜寒木落」則進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蕭瑟與寒冷,駐軍的旌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宛如天邊絢爛的彩虹,既展現了軍隊的威嚴,又透露出一種不屈的堅韌。
「恩施域外心無倦,威懾荒遐化欲齊。」皇恩浩蕩,駐軍將士的精神風貌。他們雖身處域外,遠離家鄉,但心中卻充滿了對邊疆人民的關愛與恩澤,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動容。同時,他們以其強大的威懾力,使得荒遠之地得以安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這裡和諧共處,共同追求著和平與繁榮。
「歸戍健兒欣日暖,放閑戰馬就風嘶。」通過描繪歸來的將士和悠閑的馬匹,展現了邊疆生活的另一面。在溫暖的陽光下,歸來的將士們臉上洋溢著喜悅與滿足;而那些曾經馳騁沙場的戰馬,如今也得以放閑,隨著風兒自由嘶鳴,享受著難得的寧靜與安逸。
「五原舊是烽煙地,亭障安恬靜鼓鼙。」最後,將視線拉回到這片曾經烽火連天的土地。五原,作為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地,曾無數次見證了戰爭的殘酷與血腥。但如今,在駐軍的守護下,這裡已經變得安寧而恬靜,亭障(古代邊境的防禦工事)靜靜地矗立著,鼓鼙(軍鼓)之聲也已遠去,只留下一片和平與寧靜。
第二首《塞外初冬》:
陰山南去雁行多,渺渺沙原六御過。
報是初冬新律改,依然霜曉氣暄和。
詩意大概是「陰山南去雁行多」,開篇便以陰山為背景,點明了地點,同時「雁行多」三字,既描繪了雁群南飛的壯觀景象,也暗含了季節的變遷和時間的流逝。雁群南飛,是秋天向冬天過渡的標誌,也是詩人心中那份淡淡的離愁別緒的寄託。
接著,「渺渺沙原六御過」,「渺渺沙原」描繪了塞外廣袤無垠的沙漠景象,而「六御過」則可能是指古代帝王或貴族的儀仗隊伍經過,但在這裡,更傾向於將其理解為一種宏大的歷史感,或是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與感慨。
然後,「報是初冬新律改」,這一句直接點明了主題——初冬。新律改,意味著自然界的規律在不斷地變化,而初冬的到來,則是這種變化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帶來了氣溫的下降、萬物的凋零,但同時也孕育著新的生機與希望。
最後,「依然霜曉氣暄和」,這一句與前文的蒼涼與蕭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初冬的清晨,雖然有著霜凍的寒冷,但空氣中卻瀰漫著一股溫暖而和諧的氣息。這種「氣暄和」的感覺,可能是對自然之美的獨特感悟。
第三首《賜宴諸蒙古》:
羽林列隊宴行宮,內外綏懷一體中。
霜仗輝煌明塞月,晴斿宛轉卷邊風。
人沾挏酒群情洽,樂和羌笳率舞同。
卉服絨裘無老幼,歡然盡識化鈞公。
詩意大概是:「羽林列隊宴行宮,內外綏懷一體中」,開篇即點明了宴會的隆重與規模。包括蒙古王公貴族、達賴喇嘛使臣、達賴汗使臣、青海台吉,歸化城官員、土默特官員,黑龍江官兵、察哈爾官兵等。羽林軍列隊守護,宴會蒙古王公在行宮中舉行,顯示出此次宴會的非凡意義。同時,「內外綏懷一體中」表達了希望內外和諧、民族團結的美好願望。
「霜仗輝煌明塞月,晴斿宛轉卷邊風」,通過描繪宴會上的細節來烘托氣氛。霜仗在月光下閃耀,顯得格外輝煌;晴斿隨風宛轉,彷彿在邊塞的風中翩翩起舞。
「人沾挏酒群情洽,樂和羌笳率舞同」,進一步描繪了宴會上的歡樂場景。人們品嘗著美酒,群情激昂,彼此之間的情誼更加深厚。同時,音樂與羌笳聲交織在一起,大家隨著節奏起舞。
「卉服絨裘無老幼,歡然盡識化鈞公」,以全體賓客的歡樂場景作為結尾。無論是穿著華麗服飾的年輕人,還是身披絨裘的老者,都沉浸在歡樂之中,對康熙皇帝的盛情款待表示感激與敬仰。
第四首《塞外寒夜書懷》:
帳殿深沉夜未眠,靜思籌略聽羌弦。
金甌更辟千千里,瀚海無波萬萬年。
露冷宵寒凝翠幕,塞高風定歇征韉。
旁人莫道行兵遠,自古單于首到邊。
詩意大概是:「帳殿深沉夜未眠」,以帳殿的深沉與夜未眠的情景開篇,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孤寂的氛圍。帳殿,即軍營中的居所,深沉二字不僅形容了其空間的幽深,也暗含了康熙皇帝內心的沉重與深思。夜未眠,則直接點出了此時的狀態,為後文的思緒飛揚做了鋪墊。
「靜思籌略聽羌弦」,在靜夜中深思籌略,同時耳邊傳來羌弦之聲。羌弦,即羌笛之聲,是邊塞詩中常見的意象,讓康熙皇帝更加專註於籌謀戰事。
「金甌更辟千千里,瀚海無波萬萬年」,是康熙皇帝的壯志宣言。金甌,比喻國家領土的完整與堅固;辟,開拓之意。希望國家能夠開疆拓土,將領土擴展到更加遼闊的地方。瀚海,指廣闊的沙漠或海洋,這裡用來象徵邊疆的廣袤無垠。「露冷宵寒凝翠幕,塞高風定歇征韉」,轉而描繪邊塞的自然環境。露冷宵寒,形容夜晚的寒冷;凝翠幕,則是指翠綠的帳篷被寒氣凝結。塞高風定,指的是邊疆的高山與停息的風。歇征韉,征韉即馬鞍,這裡指戰馬與戰士的休息,暗示了戰事的暫時停歇。
「旁人莫道行兵遠,自古單于首到邊」,是對旁人的回應與告誡。單于,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首領,這裡泛指邊疆的敵人。告訴旁人,不要認為行兵打仗是一件遙遠而艱難的事情,因為自古以來,邊疆的敵人就時常侵擾到這裡。
第五首《歸化城夜月》:
此際殊方月,關山遠近看。
清輝臨玉帳,皎色耀金盤。
煙野照逾闊,霜空夜未寒。
坐消行漏永,沙塞絕風湍。
詩意大概是:詩中「此際殊方月,關山遠近看」,開篇即點明了時間與地點,月光之下,關山連綿,遠近皆入眼帘,展現了邊塞的遼闊與蒼茫。
「清輝臨玉帳,皎色耀金盤」,月光如清輝般灑落在玉帳之上,又似皎潔的色澤照亮了金盤,這裡的「玉帳」、「金盤」不僅是實物的描繪,更寓意著邊塞將士的英勇與尊貴,以及月光下那份超凡脫俗的寧靜與美好。
「煙野照逾闊,霜空夜未寒」,月光照亮了廣袤的煙野,使得視野更加開闊,而霜空之下,夜晚並未顯得寒冷,反而透出一種清冷而神秘的美。
「坐消行漏永,沙塞絕風湍」,在這樣的月夜中靜坐,時間彷彿變得悠長而緩慢,行漏的聲音在耳邊回蕩,更添一份靜謐與深思。而沙塞之上,風湍雖已平息,但那份邊塞特有的蒼涼與壯闊卻依然存在,讓人心生敬畏與感慨。
六
康熙帝給皇太后的奏書云:「此間河尚未凍,帳房中不須置火。天無風雲,時尚暖燠」(《清實錄》)。而彼時的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舊城)作為「京畿之鎖陰,晉垣之襟帶,烏(蘭察布)伊(克昭)諸盟之屏蔽,庫(倫)科(布多)、烏(里雅蘇台)諸城之門戶」朕於此次巡幸,對歸化城之地理與軍事之要,實有更深之體悟。此城未至嚴寒,帳中無需爐火,天朗氣清,暖意融融,正如《清實錄》所載。歸化城,今之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舊城也,乃京畿之鎖鑰,晉垣之要衝,烏蘭察布、伊克昭等諸盟之屏障,庫倫、科布多、烏里雅蘇台等城之門戶,東西南北之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非同小可。
朕觀歸化城,實為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之前哨。故在離開此城之際,特命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彼在平定噶爾丹之戰中功勛卓著,已晉封一等公,留駐歸化城,以固疆圉。並頒諭旨:「並諭旨:「歸化城當留一大臣,受厄魯特人,完其夫婦,給以衣食。」」自此以後,歸化城常有朝廷重臣駐守,以維邊疆之安寧。
作者檔案:孫樹恆,筆名恆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通俗文藝研究會副秘書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