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臨床數據表明,受激素與不斷增大的子宮壓迫直腸影響,近90%的孕婦在孕期內出現便秘的情況,上廁所的時間有所增加。也正因如此,不少孕媽憂心長時間,或蹲或坐的排便姿勢,會壓迫到腹中胎兒,產生不利影響。
懷孕8個月左右時,,娜娜的便秘情況愈發嚴重,有時需要20多分鐘。為了打發時間,她一邊如廁,一邊玩手機,用她的話說就是:「上廁所太難了,手機救了我的命!」
有次娜娜蹲了30多分鐘後,先是感覺孕肚有下墜感,之後一整個上午都沒有再感受到胎動。
要知道,以前每天早上,寶寶都會折騰2、3次,尤其是中午,只要娜娜未吃午餐,寶寶都會宛如提醒她般,踢動幾下。
「老婆,這不對勁啊!寶寶怎麼突然安靜了」,丈夫聽到她的訴說後,立即表示了疑惑,她也開始憂心起來。
於是,夫妻倆連忙趕往醫院就診。而令他們震驚的是,醫生一番檢查後,不僅嚴肅告知「胎兒出現比較嚴重的缺氧,胎心跳動變微弱了」,並立即安排進行保胎和一系列的保健措施。
幸好醫生處理及時,沒有什麼大礙。但醫生說,如果來的再晚一點,就不敢保證了。真的太危險了!
哪些錯誤的如廁方式會影響胎兒?
根據國際孕產健康學術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如廁姿勢、時間不當導致早產或胎兒停止發育的概率也能達到0.8%至2%左右,並不算罕見!尤其是下面的三種方式。
方式一:蹲廁
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孕3個月後,不宜採取蹲廁的排便方式。因為蹲廁不僅會讓血液往下流,久蹲後站起易出現頭暈腦脹,有摔倒的風險,對孕婦來說,無疑是非常危險的狀況。
Tips:蹲便時還會對腹部造成持續性擠壓,胎兒極有可能出現缺氧的情況,潛在危險難以估量!
方式二:長期坐便
相比於蹲便,使用馬桶或坐便器達到坐便的效果,確實可以減小腹部壓迫。但也因為姿勢比較舒適,尤其是孕媽來說,哪怕是應對便秘,也沒那麼艱苦了。
然而,每一次排便,其實都是一次神經參與的反射行為,如果時間太長,神經系統將默認長時間排便的情況,繼而陷入不良反射環。
長期坐著排便,其實也增加對腹部的擠壓,直腸靜脈血液迴流也會受到阻礙,引發痔瘡產生的可能性。可見,長時間坐便,也還是會影響孕媽與胎兒的健康。
方式三:過於用力
雖說用力排便造成流產的可能性幾乎趨於0,但長時間用力依然會增加腹部擠壓,刺激子宮收縮。尤其是孕早期,胎兒發育還未穩定時,很可能因子宮收縮,增加自然流產的可能性。
因此,孕期出現便秘或排便不通暢的情況,不宜使用蠻力,建議尋求醫生的幫助或食用香蕉、纖維含量高的蔬菜等。
Tips:育兒專家研究協會曾建議孕媽們盡量不要使用公廁里的馬桶,而是首選蹲廁。主要原因便是公廁的馬桶細菌過多,如果孕媽直接接觸,很可能造成感染,提升潛在不利風險。
孕期如何科學、正確的如廁?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孕期保健指南》中提到,孕期各方面都需要特別注意,哪怕是排便一事,也需要做到科學、正確,不管是姿勢、時長還是改善便秘等。
首先,注意改善便秘。
都說「10個孕婦9個便秘」,受激素、子宮壓迫直腸等影響,使得便秘在孕期內普遍存在。
可以通過多食用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較高的食物,包括芹菜、菠菜、胡蘿蔔、香蕉、蘋果、火龍果、獼猴桃、土豆等。
Tips:便秘情況特別嚴重時,一定要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
其次,縮短如廁時間,增加次數。
如廁時間越長,對腹部、子宮的擠壓也就越長,提升了胎兒缺氧等風險。因此,孕媽們應縮短如廁時間,一般孕中期不宜超過10分鐘,孕晚期不宜超過5分鐘。
而對於倍受便秘困擾的孕媽們,如果縮短時間無法實現完全排便,可以增加如廁次數,期間可以在家裡散步一會兒,通過運動增加腸胃蠕動,再繼續如廁。
最後,定時排便。
從《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便可知道,不少人出現便秘的原因主要是排便間隔比較長,且每次如廁時間也很長,進而導致正常的神經反射環被破壞,神經系統習慣了這些排便安排後,便秘就產生了。
因此,孕媽們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了便意不宜憋著,更不能再排便時玩手機或看書,延長時長。
碎碎念:
《初為人母》一書提到:「孕期內的女性十分脆弱,但也非常堅強。」對於孕媽來說,哪怕只是如廁一事,既需要了解科學、正確的方法,也不應過於緊張焦慮,如此才能平穩、健康度過孕期,保證自己與胎兒的健康、安全!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