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天,李麻花出去喝茶。
回來以後,外套圍巾都還沒有放下,就急著跟我吐槽:
「你知道嗎?今天我遇到了一個『大師』,他說自己從來不喝新茶,因為味道太俗太普通了,只有老茶才夠雅!
而且,普通話里夾雜著福州話,那調調,太有優越感了。
聊著聊著,又扯到自己家裡的存貨,什麼二戰時期的六堡茶,五六十年的紅茶,就差說百年龍井了。
實在聽不下去,我中途就溜了,聽這種『爹味』發言,實在受不了……」
她一邊說著,一邊端起茶杯,重重啜了口白牡丹的茶湯,緊皺的眉頭才舒展開來。

話說,俗這個字,最初意思並不壞。
風俗、習俗、俗名、俗語、約定俗成,俗話說得好,這些不都是普通詞嗎?
況且,世間的普通人,本質都是俗人。
村姑陳和李麻花,你我皆凡人。
只不過,有些人總是喜歡貶低他人,抬高自己。
比如,在現代人眼裡,黛玉肯定優雅得很,但妙玉卻因為她嘗不出泡茶的水,是雨水還是雪水,就笑她是個俗人——這樣就顯得自己高了。
事物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雅俗共賞。
至於所謂的優越感,僅僅是為了營造鄙視鏈,而存在的玩意。

《2》
茶圈裡,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鄙視鏈。
據說,喝綠茶的看不起喝花茶的,喝普洱茶的看不起喝紅茶的,喝岩茶的看不起任何人……
當然,這些只是網友的戲言。
但從背後也能發現,在大眾心中,某些茶是自帶濾鏡的。
當一款老茶擺在面前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哇,它的年份這麼老,應該值很多錢吧?」
卻很少有人考慮,這茶當年的品質如何?值得存這麼久嗎?
這茶的倉儲條件怎麼樣?不會存了半天,香氣都跑光了吧?
這茶能存這麼久嗎?過了保質期沒,不會喝了拉肚子吧!

這說明,很多新茶友,是盲目的。
盲目追老,唯年份是舉。
這一點,從後台的留言里就能發現。
每每提到與「年份」、「保質期」、「適飲期」有關的話題,總是會招來各種各樣的討論。
大部分,是友好交流,熱心分享自己的經驗。
也有小部分,比較偏激。
例如,有條匿名留言內容大致是說:
「如果你沒有喝過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的老紅茶,就不要不懂裝懂。當年xxx的老紅茶,你喝過嗎?」

其實,並不說老紅茶不存在。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稀奇古怪的東西,脫離大家想像的東西,肯定是有的。
只不過,「老紅茶」並非茶圈內的主流。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紅茶在生產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到未來的儲存,所以它的加工標準,只能保證在保質期內的風味。
至於超過保質期以後會發生的變化,就不歸商家管了。
反之,那些被長期存下來的「老紅茶」,人家在加工的時候,便是顧及了將來的發展。
所以,和普通的紅茶比起來,必然存在著某些不同之處。
不能以非主流,來代表主流。
更不能相信,這種極其罕見的東西,有價無市的東西,會輕易被普通人買到。

《3》
村姑陳寫出來的內容,是面向廣大的真正喜歡喝茶的朋友。
這些茶客中,有一些,是茶齡很高,經驗豐富,樂意交流。
還有一些,是剛剛入門的茶小白,什麼都不懂,想來學習。
因此,秉持著對大眾負責的態度,要傳遞出正確的理念。
即便不明確,也要四處打聽,問茶農,走茶山,打破砂鍋問到底。
而關於紅茶的保質期,去桐木的時候,桐木大姐就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了。
紅茶的時間超過3年,香氣和滋味都會走下坡路。
當年的紅茶,香氣好,馥郁張揚,清晰濃郁。
放了一年後,內含物質經過氧化還原反應,湯水變得更有內容了,更加醇厚飽滿。

故而,喜歡喝香氣的茶客,建議選當年的紅茶,並且當年就喝完。
喜歡喝水路的茶客,則是選擇買回去以後,適當放一放再喝。
或者是,直接點明要求,買隔年的紅茶。
特別是正山煙小種,新做出來的松煙香太濃了,對於能接受的茶友來說,愛得欲罷不能,當年就會喝掉,根本等不到隔年。
反之,不太能接受的茶友,還是會視情況來喝。
然而,紅茶很難像白茶、普洱茶那樣,長期存放下去,保證能夠越陳越香。
一是因為特性,二是因為即便要久存,普通茶客家裡也沒有專業條件。
萬一中途水汽入侵,紅茶受潮了、變質了、發酸發霉了,便功虧一簣了。
另外,優質的紅茶量真心不多。
像桐木的金駿眉、正山小種,根本支撐不了3年,就被喝光了。

《4》
再說到,老紅茶即使真的被存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轉化出來的風味,也未必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某一次,有位茶友來分享自己的經歷。
說,在朋友那裡喝到了一泡二十多年的「老紅茶」,那味道,讓人虎軀一震。
香氣單調,入口有明顯的中藥香,但絲毫沒有平時喝到的紅茶那樣,鮮甜的花香和果香,總體感覺缺少色彩。
湯色深紅,口感濃郁,喝起來,極似熟普。
不知道的人,真心會把這一款老紅茶,當成熟普去喝。

可,若是所有茶的味道都趨於一致了,品茶還有什麼樂趣呢?
這就證明,紅茶成為老茶,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
犧牲自己富有特點的香氣,消耗當初香甜好入口的湯水,如一件衣服被洗褪了色,不再明媚。
故而,對於大部分茶客來說,紅茶,還是要趁早喝完的。
那就更不用說,市面上那些輕易就能買到的「老紅茶」。
當年沒有賣完,放了這麼多年,又重出江湖。
這不剛好說明,它們是賣不出去的低端貨,如今蹭著老白茶的熱度,又想來割韭菜嗎?

《5》
無論喝哪種茶,盲目追老都是病。
不僅要治,還得找到病灶。
而相比白茶和普洱茶,紅茶的品飲價值高於收藏價值。
所以,真心喜歡喝紅茶,就應該趁著它還處在最美好的年華,當香氣滋味是巔峰狀態時,及時喝掉。
未來的日子,有太多不確定性。
試想,一款原本你預計要存10年的紅茶,結果才不到3年,品質就不受控制地下降了。
作為主人,難不難過?傷不傷心?
補救起來,甚至比當初買茶的成本還高。
費時費力,還費錢,未免太麻煩。
可見,物競天擇的法則,是通用的。
少數人偏愛的茶,自然會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只留在少數人的印象里,成為小眾愛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