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10天不能自己解小便了,也查不出來具體什麼原因,這該怎麼辦?」半年前,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緊急接診了一名30歲的孕婦,孕20周的陳女士(化姓)不能自解小便,一查竟是因調皮的胎兒「沒長對位置」,該院婦產科聯合婦科、麻醉手術與疼痛科、超聲醫學科等科室開展手術,進行「乾坤大挪移」,解決了問題。前不久,陳女士平安產下一子。
孕婦排尿困難多日,原來是寶寶在「搗亂」
陳女士10天不能自主排尿,家裡人異常焦急。在當地醫院,醫生考慮泌尿系感染,通過導尿、抗炎等對症治療,但是陳女士小便解不出來的癥狀並沒有得到改善。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如果不查明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孕媽媽和胎兒都將面臨生命危險。
就在這時,患者被緊急轉入作為江蘇省危急重症孕產婦救治指導中心和質控中心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在轉運路上,該中心主任、婦產科副主任於紅主任醫師一直與對方醫院醫生溝通了解患者病情。患者一到中大醫院,緊急開放綠色通道,立即進入檢查救治流程,無縫銜接。並且於紅還安排醫生全程陪同檢查,安撫孕媽媽的緊張情緒。
首先要明確診斷,排除了泌尿系感染的原因,那就從子宮上找突破口。超聲醫學科高亞琴醫師敏銳地發現,孕媽媽的子宮頸上移、被動拉長,宮體位於宮頸後方,導致膀胱及尿道受壓。根據患者病情以及超聲檢查結果,婦產科與泌尿外科等多學科探討,病因終於水落石出,竟因子宮嵌頓。原來竟由於患者肚子里的寶寶,沒有長在該在的位置,壓迫到了媽媽的膀胱,這才導致孕媽媽不能自行排尿。
妊娠合併子宮嵌頓罕見,嘗試自動複位失敗
明確診斷後,於紅與陳女士和她的家屬進行了一次耐心細緻的交流。於紅解釋,妊娠合併子宮嵌頓是一種極罕見的妊娠併發症,現在超聲診斷明確,並發性胎兒發育小於實際孕周。如果嵌頓的子宮不能及時治療,對於母嬰都有生命危險,可能會導致膀胱破裂、腎功能衰竭、自然流產、宮內發育遲緩、早產、胎膜早破,甚至子宮破裂等,所以要趕緊治療。「聽你們的!」陳女士對醫護的救治充滿信心,也期待著小寶寶健康降生。
陳女士妊娠20周1天,於紅建議可先嘗試膝胸卧位複位,如果自動複位失敗再考慮選擇手法複位。婦產科醫護們對孕媽媽進行了胸膝卧位的指導、留置尿管、抗炎及對症等治療,同時耐心指導孕媽媽的飲食搭配。可是3天後再次複查b超提示,患者依然是子宮嵌頓,自動複位宣告失敗。
那該如何治療才能保障母嬰平安呢?由於妊娠合併子宮嵌頓極罕見,目前的治療方法僅限於病例報道,尚無專家共識及治療指南等。於紅邀請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任慕蘭教授親臨患者床邊多次討論,並帶領團隊翻閱文獻、請教同行,最終決定採用子宮手法複位。同時,護理團隊也盡心儘力,溫柔安撫孕媽媽的焦慮情緒。
多科聯合「乾坤大挪移」解決問題,母子平安
一切準備就緒,迎來了手術。麻醉醫生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後,任慕蘭教授親自挂帥,於紅帶領范麗麗醫師等手術團隊,超聲醫學科高亞琴醫師全力配合,在超聲指引下展開一場「乾坤大挪移」子宮手法複位。只見,於紅一手置於患者直腸,一手置恥骨聯合上方下壓宮頸,任慕蘭教授兩手交替將宮體推至骶岬上。最後,為加強穩定性,直腸內置球囊固定。這次複位成功了嗎?術後超聲可見患者子宮恢復正常位置及形狀,孕媽媽的小便終於可以正常解出來了。
術後5天,陳女士終於可以出院了。陳女士不僅能酣暢淋漓解小便了,而且胎兒安然無恙,大小均符合孕周。
終於在陳女士孕41周時迎來了喜訊,陳女士陰道順娩一男嬰,體重2900克,產程順利,新生兒評10分,產後恢復良好,母乳餵養。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於紅介紹,在婦幼健康領域,妊娠合併子宮嵌頓是罕見的產科疾病,發病率約為1/10000~1/3000。診斷和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嚴重的母體和胎兒不良結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有效預防本病嚴重併發症的關鍵。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健康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早期診斷和全方位干預成為可能,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及保障母嬰安全,從而為婦女提供整合型醫療保健服務和全方位衛生健康服務,建立完善女性全妊娠及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專家提醒,有泌尿系統癥狀的早孕期患者更要警惕子宮嵌頓的發生。一旦發現排尿困難等問題,要立即到綜合救治實力強的醫院就診,多學科聯合進行全面、專業的治療。
通訊員 劉敏 程守勤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梅書華
(通訊員供圖 校對 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