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上哭鬧的嬰兒,需要母嬰空間的包容

2023年04月25日21:36:16 育兒 1973

高鐵上哭鬧的嬰兒,需要母嬰空間的包容 - 天天要聞

□劉若溪(南京師範大學)

4月23日,重慶一高鐵上兩名女子發生激烈爭吵,引網友熱議。今早,「嬰兒高鐵上哭鬧女子和寶媽對罵」衝上熱搜第一。視頻中,前排女子對著后座帶娃的女子怒吼:「不要帶個孩子就不得了。」女子稱她本想睡覺,卻因後排嬰兒一直在耳邊吵鬧而影響睡眠。寶媽也和這名女子互罵:「那你是個孕婦你也不得了。」(4月25日 上觀新聞)

對此,有網友表示,父母應當在公共空間里約束好、管理好孩子的行為,不要影響到他人。而更多的網友站出來力挺這位帶嬰兒的寶媽,認為小月齡的嬰兒尚不具備自控力和認知力,當孩子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時,本能的反應就是哭泣,成人應該對此情況多一份包容與理解。更有網友直言:「一個是真嬰兒,無法控制自己。一個是巨嬰。什麼都要別人依著自己。社會需要真嬰兒跟成年人一樣。他們自己取代嬰兒,成為全社會的嬰兒。全社會都要照顧她們。」

近年來,乘客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時被「熊孩子」不當行為打擾導致雙方產生矛盾的新聞數不勝數,遠離「熊孩子」和「熊家長」似乎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與此區別的是,當嬰幼兒這種無法控制、出於本能的行為給公共空間內的其他人帶來困擾成為公共議題時,社會應該如何對待?筆者認為,應當設立「母嬰車廂」或獨立的「母嬰室」,給予帶娃父母以現實關懷,切實保障特殊群體的出行權益。

目前國內的高鐵中並沒有設置獨立的母嬰室,給嬰兒換尿布、哺乳等需求只能在五車廂的無障礙衛生間中解決,如若遇到乘車高峰期,衛生間的佔用率高,長時間佔用衛生間哺乳也並非良策。有些寶媽甚至在帶娃出行經驗中說,有哺乳、哄睡、吸奶等需求的媽媽可以與列車員商量,在列車員休息室中滿足此類需求。誠然,現有的設施和經驗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母嬰出行的困境,但是力度遠遠不夠。列車員休息室和無障礙衛生間都是有其專有職能的設施,它們也許可以解決燃眉之急,卻無法成為母嬰室的替代品。母嬰室的存在,不僅能為育兒父母提供合理、確定、私密的區域護理嬰兒,更是社會對育兒問題高度關注和人文關懷的體現。

高鐵「靜音車廂」的推行,說明運營者已經意識到在現代社會提供人性化高質量服務的重要性。而在此類事件頻發的當下,「治標不治本」地將矛盾轉移給乘客是運營者的失責,做好車廂分類或者更人性化、更細節化的管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性方法。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