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年輕女子產後自殺,原來是產後抑鬱惹的禍,看完這你就明白了

2022年12月06日23:02:08 育兒 1492

23歲年輕女子產後自殺,原來是產後抑鬱惹的禍,看完這你就明白了 - 天天要聞

壓死最後一根稻草的是小梅生下的是女兒,作為三代單傳的他老公家來說,重男輕女那是肯定的,所以全家並沒有很高興,甚至還表示了不悅,殊不知正是這樣的一個點,讓小梅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想想挺可惜的,畢竟她還那麼年輕。說到產後抑鬱,其實我們都不陌生了,經常會有報道產後抑鬱事件。


那麼,產後抑鬱呢從哪裡來呢?

1.自然生理的變化:在分娩的過程中,媽媽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後抑鬱症發生的生物學基礎。

研究發現,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最高值,患者表現情緒愉快;分泌後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時患者表現抑鬱。

2.生孩子的經歷:生產過程引起過度的害怕和驚慌,尤其當生產過程中遭遇了自己和孩子的病痛,媽媽的情緒就更容易低落。

3.生活模式的變化:新成員的到來,讓新手父母們突然要面對一些之前從未經歷過的生活變化。

餵養,哭鬧,洗澡,睡眠.....各種挑戰,新媽媽更是要24小時待命,幾乎要完全放棄自己的個人生活。

23歲年輕女子產後自殺,原來是產後抑鬱惹的禍,看完這你就明白了 - 天天要聞

4.家長關係的變化:有了孩子以後,很多家庭成員也會介入小家庭的生活,比如祖輩參與孩子的照料。

這使得原本一對夫妻的關係,一下子變得非常複雜,新媽媽可能同時要面對幾個家庭成員以及給出的意見。這本身就是一種消耗。

5.放大的「母親」形象:

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傳統文化或社會輿論,經常給「母親」帶上無比高尚的光環,似乎所有定義「母親」時都是「無私付出」的一個角色。

這也使得很多新手媽媽,無形中把壓力賦予給了自己,如果哪點沒做好,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


那麼,產後抑鬱的表現有哪些呢?


1.情緒低落。

會長時間感到心情壓抑,悶悶不樂,開心不起來,可能會無緣無故地哭泣。

2.興趣和愉快感喪失。

對以前熱衷的活動失去興趣,也無法從周圍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獲得愉快的感覺,也無法體驗照顧嬰兒的幸福感。

3.精力疲乏。

常會感到疲憊感,覺得做什麼事情都很困難,疲乏無力,難以照顧嬰兒,即使經過休息或睡眠也無法恢復精力或體力。


23歲年輕女子產後自殺,原來是產後抑鬱惹的禍,看完這你就明白了 - 天天要聞

產後抑鬱症該如何調理呢?

1.首先產婦自我調解,消除抑鬱心結,平復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將精力更多的轉移到對寶寶的照料和疼愛上,這對消除產後抑鬱心理是十分有效的。

2.加強家人關懷,產婦出現抑鬱症,在很大程度上,與沒有做好照顧嬰兒的思想準備有關,照料嬰兒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加重了新媽媽的抑鬱狀況。

如果家人能夠把產婦從照料嬰兒的一種負擔中解放出來,能讓產婦得到充分休息,對緩解抑鬱癥狀,是十分重要的。

家裡人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相關知識,給媽媽足夠的關注和陪伴,陪伴媽媽一起度過這段特殊時期,媽媽們也要轉移注意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必要時要求助醫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二胎家庭選車修羅場!這款混動MPV空間大、油耗低,傳祺M6還香嗎? - 天天要聞

二胎家庭選車修羅場!這款混動MPV空間大、油耗低,傳祺M6還香嗎?

最近有朋友找我推薦家用MPV,上來就問:「15萬預算買傳祺M6值不值?」我反手就甩出3月上市的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動;這車不僅比M6便宜幾萬塊,實測一箱油能環海南島跑1412.8公里!你仔細看看這車難道不香嗎?剛好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看看,新能源時代的MPV到底能省多少錢,又能多出多少料。空間魔術師VS傳統實用派 先說最實...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 天天要聞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5月18日晚7點,由演員黃子韜主理的衛生巾品牌上線發售。該品牌衛生巾開售15分鐘賣出19.5萬件,半個小時賣出了45萬件。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品牌方公布了衛生巾的售價和售賣方式,包括迷你巾、日用、夜用、安睡褲等多品類打包售賣以及單品類多包售賣。據粗略計算,該品牌單品類多包售賣形式中,240毫米單片價格約0.65...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 天天要聞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人到中年,曾經拼搏的身影漸漸收斂,膝下傳來孩童的稚嫩聲音慢慢變成手機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發覺,原來家也會變得寂靜。朋友聚會吃飯,總有人苦口叮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別太操心。」「我們小時候爸媽都管得緊,如今輪到自己被落在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 天天要聞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都覺得,哭,是一件「丟人」的事。「這孩子怎麼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軟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個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淚的孩子,總能收穫一句:「你真懂事。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 天天要聞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後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區鄰居李姐家搬家,我沒事就過去幫忙。 李姐的女兒去年考上重點高中了,她把閨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01要說這當父母的,誰不盼著自家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過得好?可是這「好」字背後,學問大著呢。我年輕的時候,也琢磨過,是不是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買最新的玩具,就是頂好的教育了?後來看著身邊人、身邊事多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