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小明的父親是一位勤勞的工人,忙裡忙外。母親是銀行職員,也很忙。父母總是把孩子收拾得乾淨,孩子一天天長,在幼兒園乘巧董事機靈。本來兩口子結了婚非常幸福,可一上小學, 父母在教育方面發生了分歧,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慢慢地父母發現娃的小毛病越來越多, 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寫字總是少一筆,說他不知道吧,一問錯哪?他馬上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但就是不當回事兒,每次考試成績慢慢地向後滑, 父母因為作業沒完成被請到學校了好幾次, 父母問娃怎麼了。老師說娃很聰明,只是上課就是一些小動作,不認真。要 端正娃的學習態度。於是父母總是讓娃把字多罰寫幾遍,上學時父母干叮囑萬叮囑要團結同學,認真完成作業。娃很認真地執行,結果成績還是走下坡路,由於睡眠少,做事不夠集中,幹啥事無精打彩。回到家看電視,打遊戲又回到了那個機靈勁。娃已和小時候明顯不一樣了。家裡就這麼一個娃,娃到底怎麼拉?
這時候家長要注意了,研究證明這個孩子可能有學習障礙症。這個概念的提出並不是教育家,而是兒科醫生髮現的。
學習障礙是指聽、說、讀、寫、算以及溝通的應用和獲得方面出現明顯落後,並與智商不匹配的現象。
表現:
娃的智力正常或超群,但就是不適合學習(聽,說,讀,算等方面)。例如小明聽,說,讀,寫,算方面很好,但就是記不住字,把6認成9,或把候和侯分不清,並不是一兩個字,而是一類字。這不是娃受到校園欺凌或老師教得不好。小明和同學關係很好,班上平均成績很高,老師也關心小明。
原因分析
心理學家發現:學習障礙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差異引起的。學習障礙不是外表能看出來的。眾所周知,大腦是分很多區的,有的人左腦特別好,閱讀能力就非常好,一目十行,學語言(英語和漢語)就非常好。但是右腦就不一定好。右腦是管空間思維,負責空間的加工,抽象思維。右腦特別好的學生對數理科就有極大優勢。因此在學習中,語言學習方面有優勢的,就會特別愛學語文和英語,而數理推理計算能力強的愛學數學,化學,物理。天長日久,在經驗當中就會形成一種習慣、興趣。
龍生九子,各個不一
也有人左右腦都非常出色,智商也非常高,但是他前額葉有問題,前額葉負責注意,引起注意力障礙,或多動症。支配精細動作的腦區,或者知覺、聽知覺,或者視知覺這個腦區出問題了(發展滯後),就會出現書寫問題,書寫困難。
解決方案:有差異是天經地義的
個體差異是由大腦的差異引起的。沒什麼神秘的,是正常的,家長在醫生指導下進補一些會改善,但不是小明父母和老師憑經驗的處理方式。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要包容孩子的缺點,適時適當地改變,一切都會好起來!
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上小學時是有語言障障的,但並不影響他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前美國總統小布希年幼時在數理邏輯上有學習障礙,並不影響他後來成為總統。
每朵花都不一樣,靜待開花
總之,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多觀察,讓孩子在愛和包容的環境下,讓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