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用的是塑料奶瓶嗎 你了解「微塑料」嗎?這裡有一份「塑料餵養器具」的相關調查

2022年10月10日05:36:16 育兒 1225
你家寶寶用的是塑料奶瓶嗎 你了解「微塑料」嗎?這裡有一份「塑料餵養器具」的相關調查 - 天天要聞

去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推動白色污染治理。近期,陝西師範大學防「微」杜漸社會實踐團發布一項調查結果,主題為《基於全國城鄉家庭兒童塑料餵養器具的調查與思考》,對相關行業提出警示。

這是一場怎樣的調查?

●調查對象

實踐團及志願者共發放問卷10038份

調研範圍涵蓋全國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28個市(縣、區、自治州)、1163個縣(市、區、旗),涉及1734個街道和1751個鄉鎮

●了解程度

16.28%的家長非常了解 39.40%的家長比較了解

38.80%的家長不太了解 6.24%的家長完全不了解

●問題和誤解

1.很多人認為微塑料只存在於塑料製品中,實際上微塑料屬於高分子材料

2.這些微小顆粒可以存在於空氣、自來水或瓶裝水中,以及海洋或土壤中

3.人們在家中或活動頻繁的戶外區域,都容易暴露在較高濃度的微塑料環境中

●選擇偏好

農村家庭:選擇塑料材質餵養器具佔比高

城市家庭:選擇玻璃材質餵養器具佔比高

本文調查成果來自陝西師範大學防「微」杜漸社會實踐團

微塑料如何通過餵養器具

進入寶寶身體的?

在使用奶瓶、吸管杯及清洗消毒過程當中,塑料瓶身、配件以及硅膠奶嘴、吸管會因化學降解、機械磨損等作用釋放出大量的微塑料進入人體。

微塑料進入身體後

都去哪了?有啥後果?

■尺寸小於15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分布到:肝臟、脾臟、心臟、肺、胸腺、生殖器官、腎臟甚至大腦。

■微塑料中含有的部分化學物質容易擾亂體內分泌系統,導致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甚至會造成胎兒以及嬰幼兒神經系統損傷,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微塑料進入生物體後會堆積在腸道中,對腸道上皮及微生物群產生影響,而且可能造成消化道和細胞不同程度的受損,從而引發局部炎症,破壞免疫系統,影響內分泌物質的代謝紊亂。

家長購買奶瓶考慮的主要因素

1.價位

2.安全性

3.兒童使用感受

針對兒童餵養器具

這些問題育兒家長要重視!

●餵養器具要「嚴選」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選擇PP和PPSU材質餵養器具的家庭更多

PP材質:雖輕巧耐摔,易清洗,但不耐高溫、易氧化

PC材質:含雙酚A,會影響兒童的成長,近年已被國家禁用

PES材質:無色透明,但殘留的奶垢難以清洗;

tritan和PPSU材質:有易清洗、抗衝擊性強等優點,是更為安全的材質。

●更換頻率別太慢

專家建議3個月就更換一次

長期使用的瓶壁會有污垢殘留及脫落的塑料顆粒

●餵養方式要注意

1.熱水注入:靜置適宜溫度。(可能會引起餵養器具的損傷、微塑料的脫落,而且會造成奶粉部分營養結構的破壞,給兒童帶來安全隱患)

2.溫水注入,直接飲用。(建議奶粉在40-50℃的溫度下沖泡)

保障嬰幼兒用品安全

減少微塑料污染與危害應該怎樣做?

●完善兒童用具相關法律條款和產品安全標準

●規範微塑料防治的行政手段

●加大對兒童用具微塑料含量超標的懲處力度

●加強微塑料的社會普及度 華商報記者 任婷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 天天要聞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在關於教育問題的媒體報道中,家長常常以負面形象出現,尤其是母親。她們是有問題的大人,焦慮、偏執、嘮叨甚至瘋狂,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唯分數論。但是對人類學者關宜馨來說,母親和孩子一樣痛苦。他們只是先於不諳世事的孩子看到了未來就業與快樂童年之間難以兼容的社會現實,在這種悖謬中苦苦掙扎。每一位母親的進退兩難...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